目 录
一 、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发展史及现状······························1
二 、建筑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1
(一)建设单位管理的问题及成因········································1
(二)监理单位管理的问题及成因········································2
(三)施工企业单位管理的问题及成因····································2
三 、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3
(一)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3
(二)着力对施工参建单位进行监督······································3
(三)加大建筑现场安全事故管理········································3
参考文献···························································5
一、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发展史及现状
安全问题是人类生存及社会进步中的永恒话题,是各个行业的基石,是开展每项工作的前提。没有安全,经济与社会效益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正在被广泛接纳并受到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由于行业特点,建筑业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因此,为保护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古已有之。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关建筑业劳动保护记载已有2000年的历史,如北宋初年的木工喻皓,曾在东京建造一座高塔,他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即避免施工伤人,又便于操作,这种保护措施抑制沿用至今。明朝盛行建筑,南北两京造宗庙,宫殿,王府等,征用了30多万建筑工匠。当时,施工安全的保护措施已有了极大的改善,由屯土改为使用机械。这一改变显著减少了工匠的伤亡。明朝《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著作,不仅提到了“缒灯火”到井下测试毒气的方法,还详细记述了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及其预防的措施,古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劳动保护经验,都比较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原理。只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保护措施十分简陋。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是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8-1976年)基本上是停顿和倒退时期。1958年大跃进开始,建设中盲目赶工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破坏了生产的正常秩序,安全情况明显下降。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是恢复和提高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建设新高潮的到来,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施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伴随而来的建筑伤亡事故也在迅速增加。少数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安全,部分监理单位也不想管安全,施工现场一般性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能时常发现,出现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强制安全这样的一种被动局面,整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伤亡事故也迅速增多,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屡屡发生,施工安全状况特别严峻。
建筑业作为仅此于煤矿业的第二大风险行业,安全问题也正愈来愈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自2002年起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由于及时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加强管理。结合工程实践的客观规律,通过不断的艰苦研究,施工安全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创“鲁班奖”,“詹天佑奖”,“绿色建筑创新奖”的施工项目在我国比比皆是。但建筑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在2016年“行业资讯”统计中建筑行业的潜在危险仍居于其他行业之首。因此,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从国家,行业,企业和项目等不同层次提倡和加强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推广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保障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亡事故,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是当前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出路。
二、建筑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从日常监督管理角度看,造成目前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一)建设单位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建设单位利用业主的优势地位,规避或减少监管部门对其监督的力度。将工
1
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或者要求承包单位将已经承包的部分
建设工程分包给指定单位,导致安全源头失控,安全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不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足额支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措施费用,致使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或者经费紧缺,现场安全设施,设备残缺不全或根本未能购置,安全隐患触目惊心,违反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随意压缩工期,致使施工单位强迫建筑工人长期加班造成疲劳作业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造成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层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不健全,未按规定设置独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总监岗位,安全生产考核制度有效性不强。对分包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管控。对进场监理人员资格不符合监理合同要求的问题把关不严,未在开工前对总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等,造成这些因素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约束不足,监督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二)监理单位安全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监理企业对施工企业监督管理不够,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特殊作业票证办理等不认真进行审批,未现场验证而盲目许可施工作业,安全监理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在现场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不知所措,贻误事故应急抢救时机,对于施工企业不按期组织整改或整改不力的情况,不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无人过问,问题不改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原因是:监理企业躲避自身安全责任,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未能真正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同时,部分监理人员自身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和责任感,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不清楚,不熟悉,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了隐患不责令整改,敷衍了事。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企业及责任人的调查与责任追究不力,致使因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而发生事故的责任人心存饶幸,认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监管不力不会受到责任追求,不会得到严肃处理,致使企业及责任人未能认真吸取教训,从而导致同类安全生产事故再次发生。
(三)施工企业单位安全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建筑现场项目责任人不懂安全规范标准,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不落实,只在口头上讲安全,被动应付上级检查,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有的项目虽采取了防护,但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少农民工未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些虽进行了培训,但培训流于形式,难以满足真正施工安全的需要。农民工素质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人员流动性大,在安全生产条件差,防护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不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安全员,即使配备了也是身兼多职,没有时间和和精力进行现场监督巡查。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高发成为不可避免的不争事实。
产生的原因是:施工企业重效益,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忙于日常事务,只重视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件贯彻落实不到位,施工企业重效益,轻安全,致使现场管理混乱失控。建筑市场行为目前还不规范,项目经理挂靠现象仍然存在,导致项目投标时的项目经理不知道身在何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沟通和协调出现严重问题。
2
三、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
如何改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不断促
进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应抓好工程前期控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超前性和有效性,做好工程前期控制,从工程报监时严格准入制
度着手,对无建筑安全生产许可证,无相应施工资质,无施工安全措施的“三无”
企业,坚决予以清除,切实把好施工企业安全准入的关口。狠抓开工前^^文档审查,标准化现场和安全生产费用的落实,安全保证组织体系的建立,施工现场阶段性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评价审核等工作,建立施工及监理等参建企业的“不良记录”档案,并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定期向社会公示,遏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的产生,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监督方案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专项检查,确保安全监督工作到位。对监管职责认识明确,认真按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二)着力对工程参建单位进行监督
首先监督建设单位,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以避免因施工承包总资质不足,能力欠缺而造成安全事故,依法按时,足额支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确保标准化施工现场的建设到位,不能明示暗示施工企业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防护用品,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的本质安全,按照定编要求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施工现场作业和防护情况。不可违反合同规定压缩合理工期,导致工人疲劳作业造成安全事故。项目竣工后,组织监理单位对施工企业安全业绩进行评价考核,建立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档案,为以后招标提供参考依据。
监督监理单位,按规定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专项施工方案情况,对工程进行整体及分布的安全控制,在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等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或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旁站以及专项检查,验收和巡视,确保质量安全。进行特殊作业前,现场验证并审批特殊作业票证,所有作业环境不明,安全措施不到位,防护措施不落实的作业项目严禁开工,防止因不明白风险,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监理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停工令,并落实整改结果,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监理单位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强化专职安全监理人员配置,以防止和应对实际工作中偶然或必然事故发生所造成的风险。
监督施工单位,保证工程项目安全保证体系建立,责任制的建立及考核,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到位;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审批。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应对应急突发事件依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建设标准化的施工现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依照劳动保护法,对工人及时发放有效的安全防护用品并教会其使用,建立专项工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档案,以备核查,严格落实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未经培训取证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切实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教育等活动,提高农民工队伍素质,规范其操作行为,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大建筑现场安全事故管理
3
在工程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隐患是难以避免的,但要尽可能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需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事前控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注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并根据工程的特点加强对工程安全生产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查找原因防止事故隐患的进一步扩大。为确保安全,在治理事故隐患时应考虑设置多道防线,对事故减灾必须作好充分准备,研究应急技术操作规范,以应对各种事故发生,使该生产环境中每名干部及工人都真正掌握这些减灾技术。对无视生产工人安全,管理混乱,责任制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隐患的企业,与经济挂钩,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屡教不改”的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实事故原因,找出深层次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施工现场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关注安全,重视安全,居安思危,时刻牢记自己所负的使命,实实在在地把建筑安全工作做好,扎扎实实地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坚定“可防”的信心,从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抓起,在强化措施落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金国辉.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田元福.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
(3)李俊.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企业导报[J],2009(12)。
(4)马学东.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段联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对策[J].建筑安全,2011(11)。
浅谈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