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安全管理模式落后,人员配置不当。首先,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现场项目部安全员一般都只有一人或者是挂名的。第二,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也在下降。在施工企业内部,有时把一些专业技术能力差或企业内部无法安排的人员分配到安全管理部门,其实根本无法胜任工作。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第四,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化的过程安全控制。
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大量农民工进城从事建筑施工,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即使国有企业施工现场也只有一般管理人员和少数工种才是正式工,操作工人都是临时招聘的农民,农民工己经成为了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但是他们中大多数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极差 有些施工现场甚至90%都是农民工,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安全生产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不到位,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加之一些用人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工人的安全教育。上面的管理层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下面的操作人员在作业时随心所欲,是产生安全隐患的主观因素。
(二)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有些企业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严重制约企业健康发展。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认识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存在的隐患不能有效排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理解不透,在现场安全管理中搞形式主义,安全管理思想根本没有深入脑海中,结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局限于大检查、标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督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带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到位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其次,近几年来安全监督机构性质一直不很明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安监机构人员的自身建设。另外,现行工程安全法律、法规仍有不完善之处,安全法规体系仍有空白,有的目前很难找到明确的依据。
(三)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为确保施工安全,国家对建筑企业安全资金投入作了规定,在实际施工中,有些建筑企业认识不到安全资金的重要性,认为投入安全资金是一种浪费,通过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发现,很多事故是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到位引起的,如管理现场安全围挡防护不到位,安全防护设施老化,使用过期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到规定的检验日期没有检验,加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违章作业,给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一)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每个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但不一定发挥作用。因此,要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要明确部门及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并划分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其次是建立奖惩制度,对能及时反映施工问题并及时处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因为工作怠慢而忽视问题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的工作人员进行惩戒。另外,还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严肃处理。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上仍需不断完善。必须克服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对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坚定信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施工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亲自抓安全,对施工组织进行安全评价与审核。加强施工事故的预防与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加速安全信息的传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零部件和劳务等的安全需求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针对重点工程重点监控。由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各派安全员监督安全施工。施工前审查安全施工措施,技术交底记录,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员认真排查工程中存在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有重大安全隐患的责令立即停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恢复施工。
(二)保证安全管理资金投入
建筑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项目的比例来投入资金。在选择施工企业时一定要选择高标准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也必须要出相应的合同用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施工时投入相应的资金,选择优良的设备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要不断加大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人防护资金的投入,为生产中的关键安全设施配备足够的安全保障系统,争取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在进行新建、改扩建工程中要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要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壮大安全技术队伍和丰富人才贮备,并提高其工作待遇。
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安全生产费用优先用于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及为满足和达到安全生产标准而进行的整改。安全生产费用应当按照项目计取、确保需要、企业统筹、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财务应将安全费用纳入公司财务计划,建立账户,保证专款专用,并督促其合理使用。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管理负主要责任。
安全费用应当用于以下安全生产事项: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技术措施的研究和推广费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设备、设施的建设、更新、改造和维护费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保健品发放所需的费用;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的所需费用;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品支出;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安全连锁、报警装置安全通讯实施、防触电、防雷、防噪声、防粉尘实施所的费用;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评估、监控支出;事故隐患整改费用;应急救援设备、实施的投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安全生产费用实行专户核算。企业应当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挪用或挤占。年度结余资金结转下年度使用。如有较大安全项目或安全专户资金不足的,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临时追加安全账户资金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 各部门主管按照职责分工对有关专业安全生产费用计取、支付、使用实施监督管理。发现安全费用支取人擅自挪用安全费用的,公司将按情节严重程度严肃处理,处理办法由董事会讨论决定。
(三)做好安全生产防护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