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积极开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趋势将成为我国焊接行业今后几年出口市场的主攻方向。只有积极的参与国际大竞争,才能实现多策略多渠道的培育国际市场,才能不断的为我国焊接行业补充新鲜血液——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才能使我国焊接行业企业保持旺盛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达到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目的,焊接产品的技术创新必须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有目的的进行强化不同卖点的创新。有关针对不同产品的技术创新的侧重点分析,将在后面的相关部分进行阐述。
(三)切实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主动的争取国家的支持,实现焊接行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1、争取国家的积极支持,加大国家资金的投入
当前,我国焊接行业协会主要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焊机分会。其主要职能是编辑行业的各类经济数据和市场预测分析等服务性工作,它在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方面还没有什么话语权。
我国的焊接企业应大力支持电焊机分会的工作,通过多种渠道来影响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争取国家在税收、贷款、出口补贴以及国家资金的投入等方面给予焊接行业更大的支持。与此同时,这也要求各焊接行业企业不能只是局限于企业的当前利益而应更加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
2、鼓励成立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中心,积极培养稀缺型人才
具备一定实力的焊接行业企业应加快速度成立企业自己的工业设计中心、积极支持高校教育项目,加快速度培养焊接行业的稀缺型人才尤其是产品节能设计、产品外观设计和产品环保设计等方面的重点人才。
3、鼓励企业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的科研机构,支持企业走独立创新的路子
国家相关部门应鼓励企业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大力支持企业走独立自主创新的路子。我国企业不能总是落后于国外发达企业,不能老是引进国外的二流技术和二流产品。我国焊接行业企业尤其要特别重视独立创新的发展,实现在制度管理、技术管理和人才管理等方面的超越型跨越式的发展。
(四)切实有效的平衡各方利益,凝集多方有生力量,共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正如笔者在前面的章节中所提到的,我国的企业构成性质比较复杂,既有部分集体企业,又有部分国有企业,既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又有严格按照股份制运作的股份有限公司,而且股份制企业的资金构成也很复杂,有私人资金、集体资金、国有资金或其它法人的注册资金; 另外还有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与合资企业。我国焊接行业企业也同样处于这样的状况。
很明显,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动机、途径和成果分享模式等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区别的。笔者认为,严格的按照公司法及有关股份制企业的法律条款来规范各方的行为是有效平衡股份制企业内部多方利益的有效手段。当然,导致市场混乱的干扰因素主要来自我国社会还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不过还是可以稍感欣慰的预测,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这样的现象还是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道理很简单,作为市场经济裁判的在市场经济的每一步发展过程中都赚取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的政府还是会多多少少羞涩的回馈一下社会的。
股份制的企业模式能较好的平衡多方利益,焊接行业的各类企业都应广泛的采用这一良好的运作模式。尤其是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中方与外方的合作。
在股份制的操作模式下, 我国焊接行业的技术研发应逐步过渡到以企业研究为主的格局,这也是国际上几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成功经验之一。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应以企业为主导。当然,科研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尤其是高校内部技术研发人员与主管单位即高校之间的利益划分问题,现在还非常的混乱,这一方面尤其需要向欧美学习。
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的享有主体为股份制企业自身,具体的说就是股份制企业的各构成股东。我们不管这个股份制企业的资金构成性质如何,只要它遵守中国的法律即可。
(五)中外合资企业应继续以合作开发的模式为主;
目前焊接行业的中外合资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基本上是采用中外合作开发的模式。在中国加入WTO以前,多数外商只是把中国作为生产加工的基地,在产品配置上只是简单的复制外商在国外的同类型产品;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许多外商开始把研发基地迁往中国。现在合资企业的技术研发基本上都已认同合作研发的模式,但是中方要引起注意的是合作研发的成果必须归合作公司所有,避免有些外商私自将合作研发的成果转往国外。 我国焊接行业在产品科技创新中的若干启示与问题分析(六)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