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电脑上,设置操作系统登录密码,并开启系统防火墙、 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特征库及尽量不借自己的个人电脑。在网吧等公共电脑上不随便登录自己的个人信息、 尽量不在公共电脑登录网络银行等敏感帐户、 不在公共电脑保存个人^^文档和帐号信息、 尽量使用软键盘输入密码、离开前注意退出所有已登录的帐户。
2.尽量使用安全的软件
只使用正版软件,不安装盗版GHOST等版本、开启操作系统及其他软件的自动更新设置,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和第三方软件漏洞、非正规渠道获取的软件在运行前须进行病毒扫描、 定期全盘扫描病毒等可疑程序、定期清理未知可疑插件和临时文件。
3.尽量访问安全的网站
尽量访问正规的大型网站、不访问包含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对于网站意外弹出的下载文件或安装插件等请求应拒绝或询问专业人士、登录网络银行等重要帐户时,要注意网站地址是否和服务商提供的网址一致、不轻信网站中发布的诸如“幸运中奖”等信息,更不要轻易向陌生帐户汇款、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在确认来源可靠前,不要打开附件或内容中的网站地址、网上购物时,应避免在收到货物前直接付款到对方帐户(应尽可能使用“财付通”或“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购物,付款有保障)、发现恶意网站时应及时举报。
4.交流中注意保护隐私
不在网络中透露银行帐号、个人帐户密码等敏感内容;不在论坛、留言中轻易泄露真实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码或家庭电话等任何能够识别身份的信息;不随意在不知底细的网站注册会员或向其提供个人^^文档;对包含隐私内容的个人网站(如博客)应设置访问密码; 谨慎开放计算机共享文件和共享资源。
(三)技术层面:采取多种技术手段
针对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络平台来开展的网络开放性的特点,特别是要针对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给企业信息和数据安全带来的极大威胁的安全隐患,下面我们来分析下现阶段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电子商务网站及个人应当采取的技术手段。
1.用户验证采用安全证书
为了保证互联网上电子交易及支付的安全性,保密性等,防范交易及支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必须在网上建立一种信任机制。这就要求参加电子商务的买方和卖方都必须拥有合法的身份,并且在网上能够有效无误的被进行验证。数字证书是一种权威性的电子文档,它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上验证您身份的方式,其作用类似于司机的驾驶执照或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证。它是由一个由权威机构---CA证书授权(Certificate Authority)中心发行的,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交往中用它来识别对方的身份,数字证书具有唯一性和可靠性。所以我们要在自己电脑上安装购物网站的数字证书来提高安全性,像支付宝账户经过实名认证后都可以申请数字证书,如果要在多台电脑上使用证书,只需用手机(和支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校验即可安装数字证书。
2.用户交易采用安全支付组件
为了保护用户的支付帐号及输入密码被截取,一般第三方支付网站及银行等均采用了支付安全控件组件来保护用户输入的信息,防止木马程序截取账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键盘记录。一般支付安全控件均支持多个操作系统,一般分别为Windows 32位平台、64位平台和MAC操作系统下多种浏览器的使用,上网用户只需对于自己各自不同操作系统下的控件进行选择安装即可。
3.加强网站漏洞检测和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网站及上网用户为保证自己的电脑、服务器及网络正常的运行,防止各类病毒,黑客软件对联网主机构成的威胁,应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厂商发布的最新补丁文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漏洞检测和安全管理的制度,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隐私泄漏的损失风险。
4.采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指的是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一般大型网站建议需在核心服务器群和接入因特网的地方都安装防火墙,多层防护,从而来保护数据安全,保护交易用户的隐私权。
5.关注最新技术
通过隐私权受侵犯泄漏在技术层面上存在的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网络信息系统本身的漏洞和脆弱性是侵权行为顺利实施的原因之一,因此不断提高网络防范技术从而预防因技术漏洞而发生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国际上一般认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把15%的费用投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与犯罪控当中,但我国目前的投入还不足1%,因此加强技术领域的投入与研发及获取最新的安全技术,尽可能从技术上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自身无空子中钻从而来保护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权。
结论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隐私权保护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前沿性课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如此复杂纷乱的领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万无一失的,维护网络隐私空间的安全与安宁惟有综合治理才能奏效。与传统隐私侵权相比,网络隐私侵权更具复杂性,它是一种高科技的智能犯罪,是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冲突的产物,是社会各种复杂矛盾的综合反应,是一种社会综合症。侵犯隐私的原因除了技术本身的因素外,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道德、传统等诸多因素。网络的特殊性使它的“病因”和防范更趋复杂,要有效的防范和消减这些因素,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相互协助。
在对前文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综合模式,即在加强网络本身技术安全控制的同时,兼顾立法规制、政府管理、培养良好上网习惯,提高防范意识等外部环境的综合治理。网络隐私权的综合保护涉及到各个系统、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惟其如此才能有效的防范和保护网络隐私权,才能营造一个相对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的走向和谐、文明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周仪:《电子商务法律及案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
2、管有庆、王晓军、管小燕:《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李世明:《个人隐私泄露防护》,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11月。
4、林晓权:《论共同隐私的民法保护》,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尤佳:《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邬琼:《论我国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私法保护》,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林泽:《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法制与社会,2010年32期。
8、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王红艳、宋成兵:《论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权保护》,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1期。
10、刘琳:《论网络隐私权保护及其完善》,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11、刘睿:《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7)。
12、于智精:《论网络隐私权保护》,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9)。
13、翟娅丽:《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完善》,人民论坛, 2012(29)。
14、胡琳娜:《谈谈个人信息-由大学生快递袋上个人信息泄露》,现代交际,2013(01)。
15、孙妍:《关于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思考》,法制与社会,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