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161347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文献综述1 1.3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3 2.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危害3 2.1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3 2.1.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3 2.1.2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4 2.2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4 2.3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法5 2.3.1运用关联交易5 2.3.2随意确认营业收入和费用5 2.3.3虚增、虚减资产5 2.3.4运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6 2.4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6 3.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分析7 3.1相关理论简介7 3.1.1契约理论7 3.1.2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8 3.2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根源探讨8 3.2.1契约的不完备性8 3.2.2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9 3.2.3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10 4.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成本收益分析11 4.1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收益12 4.1.1精神收益12 4.1.2经济收益12 4.2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成本13 4.3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预期净收益14 5.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15 5.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15 5.2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16 5.3加大对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行为人的惩处力度17 6.结论18 参考文献20 致 谢21 内 容 摘 要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它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政府对微观企业的监控等都密切相关。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应有的质量特征被动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其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超出常人想象。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针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状况,近几年来,很多会计学者及实务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入手,分析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根源;同时,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探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原因。分析表明:契约的不完备性、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使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造假的成本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的根源。针对上述原因,本文认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最好的办法就是针对代理人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诱使代理人按委托人的意愿行事;同时,加大会计造假成本,让铤而走险的代理人受到严厉的惩处。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契约伦理;委托代理理论;成本和收益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企业薪酬管理——十堰供电公司薪.. |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企业 会计 信息 失真 问题 研究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