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幼儿教育开始借鉴世界幼儿教育多样化的模式。蒙台梭利教育可谓是历久弥新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教育模式。蒙台梭利透过在 “儿童之家”的观察与发现,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她说:“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与儿童心灵有关的所有因素,只会增加对儿童的误解。” 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 1870年8月30日,玛莉亚.蒙台梭利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省。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在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担任助理医师期间,接触到了白痴儿童,通过观察她察觉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这种认识奠定了她教育理论中,“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 自1898年以后,蒙台梭利把自己根据塞根的书籍和伊塔的实验所研究出的方法,应用到这些的孩子身上;同时也为她学校的同工和罗马的教师们,预备了一套对低能儿童的“特殊观察法”及教育法。她更针对这些孩子们的问题,研制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增进智能,她亲自和儿童相处,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并做笔记分析和比较,不断研究出更好的办法。 两年后,儿童们学会了许多她认为不可能的事,他们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们举行的公共考试。 此后,她决心去研究正常儿童。因为,她觉得,人类未来的幸福,世界和平的希望,是寄望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于是她毅然地接受了新的挑战。她发现:她对低能儿所使用的方法,既然能使较低的心智状态成长,它背后的“教育原理”必定也能更广泛地运用在正常儿童的身上,会使较高的心智状态达到更高的境界。因为正常的儿童如果能够正常发展,那些低能的心智状态就绝不可能与他们相同。1907年1月6日,在罗马优良建筑公会的支持下,第一所“儿童之家”在罗马的贫民窟桑罗伦多区正式开幕,三个月后第二所蒙特梭利“儿童之家”相继设立。“儿童之家”是能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它不仅具有家的内涵,“如成员的彼此关爱、辅助,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更是幼儿受教育的场所。“家”里的大人们必须经常致力于“学校”环境的改造,使它们适合于儿童的各项发展。 就在这里,蒙台梭利研制了能够促进心智发展的种种教具,来提升人类的智慧,发掘无穷的潜能;也在这里的观察中体会出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特梭利教学法。 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应用在小孩身上的方法,得到了惊人的成果;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奇迹。于是伦敦、瑞士、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仿效设立,并邀请蒙台梭利前往开设师资训练课程。1912年蒙特梭利前往美国,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唯一的两面金牌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特梭利虽被迫离开她的祖国到了印度,但她的“儿童之家”和师资训练单位,在战后却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地。 蒙台梭利教育的优势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 ,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指导家长“学会观察幼.. | 下一篇:美,无处不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蒙台梭利 教育 我国 发展 | 2013-02-22 11:41:1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