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知识如何与工作相互协调 两年来,我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和学习,获取了许多知识,提高教育层次。下面就我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作个总结,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协调,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儿童的发展与幼教工作的关系 在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中,我知道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大脑发育尤其是右脑发育在3岁以前就完成了60%,6岁以前就完成了90%,也就是说右脑正在3岁以前就很发达了,左脑则从4岁开始发达,而成人的右脑仅是字3岁左右的四分之一。这表明0—6岁是右脑开发的黄金时期,如果右脑的潜能不加以开发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而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可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的能力,其余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中,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 同时,令人感到欣喜的是由于右脑具有瞬间接受大量刺激的功能,如加以训练,不仅可开发相当一部分潜能,更可促使大脑神经发达,扩大脑容量,进而有助于左脑的发育。 我们国家根据美国最新科学理念,在美国哈佛大学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指导下研究出了《右脑训练营》全面开发儿童右脑的专业课程。在我们教育实践中,我们通过各种素材,搜索各种^^文档,全面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创造力、直觉力、想象力,注意力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能。 由于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以及幼儿本身习惯的影响,对我们所提出的“我的左手和右手一样棒”、“用左手试试看”等观点,不予苟同、甚至讥笑“左撇子”等。我们除了在主题活动中加以练习动手能力外,还多与家长沟通,展示相关^^文档,家园共育,积极开展幼儿潜能开发专业课程,将左脑教育和右脑教育结合起来,让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走到我们生活当中来。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说人出生时各方面的先天条件相差不大,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后天教育的不同,那么各阶段的教育中“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个体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奠基阶段,是情感行为、语言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敏感时期,如果儿童在早期能够得到科学适宜的教育,得到丰富积极的刺激,就有助于大脑结构与功能适时充分的发展,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和情感态度等,就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入小学作好准备,也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学前教育不仅影响人在婴幼儿阶段的成长,而且影响人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以园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爱心、责任、智慧、幸福等的观念。 (一)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展现,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富有爱心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品格,没有爱心的人没有资格从事教育,没有爱心的人也做不好教育。 我班有个小朋友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如:橡皮擦、卷笔刀之类的。当然,大部分孩子都知道拿了人家的东西属于偷窃行为。这时候,就有很多孩子会过来打小报告:“老师,谁谁 浅谈学前教育知识如何与工作相互协调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音乐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下一篇:浅谈新入园幼儿的启蒙教育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前教育 知识 如何 工作 相互 协调 | 2013-02-11 09:52:5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