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教学中综合素质培养的几点体会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思想依据,同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顺利地进行下去,首要的是教育理念进行更新,使师生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适应现代教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要求。要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以学习、实践、相互探索,不断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从实践和创造中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教学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 小学信息教学中综合素质培养的几点体会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德育教育心得 | 下一篇: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 信息 教学 综合 素质 培养 体会 | 2013-02-10 18:23:4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