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会计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一个公司业绩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数据。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因此,研究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问题十分重要,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盈余管理。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会计盈余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凸现。但在我国由于盈余管理常被上市公司滥用,它的负面作用就显得比较突出,成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2006年1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颁布以及实施效果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新会计准则在2007年才刚刚开始实施,其实施的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基于此,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最后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 一、会计盈余与管理的关系 1.盈余管理也称利润管理,他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 3.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4.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革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我国 上市公司 盈余 管理 现状 分析 | 2013-02-10 18:20:4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