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也处于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多样化、开放式的现代教育体系正逐步代替那种单一的、封闭的教条性的系统体系,“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主要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随着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家庭的结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越来越趋向于一夫一妻或未婚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家庭的经济、政治等各种功能逐渐分化出去,由社会所取代,但是家庭的教育功能则不断得到强化,内容也丰富起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探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儿童必须进入学校接受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主导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在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家庭对孩子智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十分巨大。家庭实施早期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我们不失良机地给儿童充分发挥智慧潜能的机会,使儿童不虚度能力发展的最宝贵的关键期,而家庭在这时又以特殊的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雷丁阐述了父母影响儿童的六种直接方式: (1)、通过活动为儿童树立了观察和模仿的榜样; (2)、运用言语或身体的奖惩; (3)、提供直接的教导; (4)、通过规则表明期望; (5)、运用认知变化的策略(如:评价行为,给孩子讲德理等); (6)、建立制度环境。 而儿童早期在家庭中,最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及结果,作为自己言行的榜样,进行模仿,学会大量的行为和结果,并经过反复实践而形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 其一,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一方面,家庭自然结构、双亲职业、社会地位、物质条件、期望水平、家庭气氛、生活习惯、志趣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儿童,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的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在家庭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自然,便于家长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进行指导和培养。 其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群体,家长对儿童的成长倾注 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 下一篇: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构建 和谐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 2013-02-09 10:12:3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