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免费获取|
教育资料网
  • 网站首页|
  • 资料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资料|
  • 合作期刊|
  • 资料下载|
  • 计算机资料|
  • 外文翻译|
  • 免费资料|
  • 原创资料|
  • 开题报告资料
搜索

当前位置:教育资料网 -> 免费资料 -> 其他资料 -> 资料格式 -> 文献综述专题(二)
法律专业资料| 护理学资料范文| 动画专业资料| 新闻专业资料| 环境工程| 艺术设计| 社会工作| 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规划| 法律资料范文| 资料下载| 社会学资料范文|
信息计算科学资料| 计算机资料| 法律资料下载| 环境科学资料| 医学资料| 报告总结| 食品资料| 社科文学资料| 政治资料| 医药医学资料| 资料格式范文| 建筑学资料范文|

文献综述专题(二)

文献综述专题(二)
 为了对比,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他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已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特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 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的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请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 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期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笔者认为,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题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论一定要深刻,要能反映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有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果是阶段性成果,他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
 3.在论述方式上,要做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 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
 5. 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做的却不多。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是。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采纳或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性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性,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信息量
 信息量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
 笔者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的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的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cuss(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 cross section is (6.25±0.02)”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
 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清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迷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做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参考文献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那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那些论文中获得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
 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渗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和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清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度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将此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 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 只引自己的论文。
 3. 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
 4. 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
署名与致谢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绩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负责,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
 不恰当的署名极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有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 Meitner)对核裂变做出了重大贡献,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 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诺贝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使梅特娜被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令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己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恩那样的事,无论奖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着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注意:
 另外,复习检索工具部分时,除维普外,还应知道baidu和google的基础知识。详见各自网站帮助部分,此处不再列举。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文献综述专题(二)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原创资料流程 相关资料
上一篇: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资料论文参考.. 下一篇:双面扩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任..
推荐资料 本专业最新资料
Tags:文献 综述 专题 2011-11-25 14:14:16【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发表资料

联系方式 | 资料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硕士资料


教育资料网提供资料范文,资料代发,原创资料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0 教育资料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