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媒体以信息图表(Info-Graphics)来巧妙介绍新闻事实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以《中国日报》运用数据分析中国航空现状的版面为例(见图17),整版图表以大数据为基础,视觉化呈现了中国民航的发达程度。设计师通过自己对数据收集和整理,以某天早上9:15为节点,可视化地呈现了当时在中国领空中民航客机的分布和密集情况,每个白点代表一架飞机,帮助读者很直观地了解中国东部明显比西部要活跃得多,这种活跃度是与发展和经济相关的。在地图上还对比了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台北几大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巨大变化,其中上海虹桥机场十年间增长了近8倍。图表中还包括对中国四大航空公司航班分布及数据分析; 对中国吞吐量排名前20的机场的数据分析以及中国客流量跟世界的对比。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已经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是相符的。
图17:《中国日报》中国民航现状的版面
这个成功的案例说明:
(1)信息图表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帮助读者理解专业性强的文章,特别对强调信息传达和对比数据方面作用明显。
(2)不要认为图表的作用仅在经济报道时可以体现数据的变化,其实图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更可以与照片和插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冲击力强的视觉效果。所以,新闻报道中一切能够可视化的信息都可以出现在信息图表中,包括科技、环境、建筑、医疗等各个领域,要敢于尝试和创新。
(3)同时,在西方的newsroom里,一个新的职位正在兴起——数据记者(Data Journalist),他们通常与设计师一起合作,通过对大数据敏感的嗅觉,专业的数据整理、分析能力,用数据讲述新闻,用数据证明观点,真正做到数据可视化。
交互式信息图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成为近两年的热词。1996年,《亚特兰大宪法报》(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的Don Wittekind与《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South Florida Sun-Sentinel)的图表总监Leavett Biles一起,先后运用Adobe Director和Flash等技术,花费10年时间,成为了制作交互式可视化和动画图表的先锋。现在,很多传媒机构都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和尝试,聘用高水平的、懂程序的设计师开发在线新闻图表,让受众体验着进入未知领域玩转按钮和动态箭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式墨水、纸张和静态图片所带来的兴奋。
最后要提醒的是,信息图表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就会起反作用。使用清晰的可视化表达想要传递的信息不仅可以展示作者在某一领域的专长,增强可信度,还可以帮助受众加强对信息的记忆。如果数据可视化使用错误,就会迅速降低你的可信度并展示给受众在专业领域的无知程度。错误的图表会给受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哪怕其它信息是对的,也于事无补。
四、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设计师的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国内外多家传统大报宣布停刊或者停止发行纸质版而转向网络版、电子版,比如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自2009年就停止出版纸质版,国内《河南青年报》于2016年9月宣布停刊,都引起了行业的深思。此外,还有如目前在全球互联网影响巨大的《赫芬顿邮报》等媒体自创刊开始就仅仅以网络媒体形式出现,发展迅猛。在这样的背景下,纸媒的新闻工作者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主动适应这个趋势,树立全媒体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融合发展,改变过去各部门、各媒体相互分离、各行其道的模式,全面打通、资源共享、联动策划、共同实施。
笔者有幸到《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考察,参观了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中心(Newsroom)。最直观的变化是编辑大厅中央设置了“中心编辑区”(central hub),记者、编辑、设计和图片编辑也不再以部门区域划分,而是围绕着hub呈发散状分布展开。“中心编辑区”云集着报纸采编和网站采编的各部门主任,他们控制着整个编辑环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将指令发散式地传导至整个编辑大厅。他们的上方高挂着几台高清大屏幕电视不间断滚动播出时事新闻、网站流量变化、社交媒体互动等画面,只要一抬头就可以关注热点新闻、掌握网站访问量的数据变化。
《华盛顿邮报》目前每天平均出版60个版面,融合后的全媒体设计中心有近80人,人数虽然不如以前多,但对员工的要求和效率却大大提高了。随着办公空间的融合,编辑可以即时根据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记者写稿情况,向设计部门和图片编辑就版式设计及照片、图表等元素的运用提出建议或要求,设计部门和图片编辑随时跟进落实并提出反馈。设计人员不但要设计版面,还要不断掌握新媒体知识。图片编辑除了服务报纸版面外,还要完成网页图集制作等新媒体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全媒体时代,每位设计人员都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工作观念,成为跨媒体的全媒体视觉设计师。国内的新闻设计师们也要行动起来,毕竟,这已经不是未来,而是现实的要求。
五、结论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日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中西方主要媒体在版面创新和融合发展中的现状和相关经验,发现了版面网页化、新闻专题化、封面杂志化、信息可视化、媒体融合化等几大趋势,为中国媒体发展方向和媒体转型提供了参考。同时,“视觉优先”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变当前设计部门处于出版流程末端的现状,在选题策划初期,新闻设计师应该积极参与讨论,从全媒体、整体视觉呈现的纬度来贡献想法,呈现形式敢于创新,尝试多种形式。最后,作为一名新闻设计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闻设计的主体就是新闻,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新闻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客观性,不要天马行空,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的过度设计。
【引文注释】
[1] Williams, R., & Newton, J. H. Visual communication: Integrating media, art,and science[M].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7.
[2] Kirrane, D. E. Visual learning [J] Training & Development, 1992, 46(9): 58-63.
[3] 韩丛耀. 图像符号的特性及其意义解构[J].《《江海学刊》,2011(5):208-214
[4] 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刘海龙等译.《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8
[5]吴晓东. 再论纸媒生命力_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分析[J]. 《中国出版》,2013: 44-47
[6]田驰,新闻设计在重大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新闻与写作》,2013, (2): 78-81.
[7] 刘光明. 浅谈报纸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J].《新闻知识》,2002(2):14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Alberto Cairo,罗辉,李丽华译. 不只是美:信息图表设计原理与经典案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166-180
[2]蔡雯. 从“纪实”到“解读”:中国报纸视觉传播的自我超越——以今年若干重大新闻报道的版面创新为例[J].《新闻记者》,2008, (11): 40-44.
[3] 韩丛耀,视觉传播研究刍议[J].《中国出版》,2010, (10): 36-39.
[4] 韩丛耀,黄榕.《新周刊》封面的视觉传播学分析[J].《中国出版》,2010, (14): 17-19.
[5] John McWade,侯景艳译. 超载平凡的平面设计——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16-21
[6]吕艺,论当代报纸视觉传播特点及其价值:基于“静态”图像与“动态”图像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6, (3): 81-90。
[7] 彭焕萍,报纸杂志化的内涵、表现及动因[J]. 《新闻战线》, 2009(8):12-15.
[8] Randy Krum,唐沁,周优游,张璐露译. 可视化沟通——用信息图表设计让数据说话[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9]田驰,新闻设计在重大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新闻与写作》,2013, (2): 78-81.
[10]原研哉,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194
纸媒视觉传播理论研究——新闻设计在重大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五)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