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进入产业集群后的融资状况
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降低了企业进入产业集群的资本门槛,但是进入产业集群之后,还会面临日常运营的困难,下面我们主要从企业日常融资的角度来分析。
此外,本文的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参照2011年工信部等颁发的标准,其中产业链中的生产企业按照工业划分标准,供应商及经销商企业按照批发业划分标准;反之则划分为大型企业。样本中大中小微型企业家数分别为1、5、28、13,满足大型企业标准只有三维橡胶一家,因此对于本县,橡胶制品中小微企业与橡胶制品企业在概念上是基本等同的。
下面介绍目前我县橡胶制品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仍以银行为主,其他渠道有待拓展。
目前我县橡胶制品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外间接融资为主。县内的金融机构有12家,从了解的47家企业的日常资金来源来看,企业分别选择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信用社融资,共占76.60%,由此可见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是本县橡胶制品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此外,虽然四大国有银行在银行信贷方面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企业无法获得四大国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城商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尤其在扶持小微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集群外间接融资,如通过发行股票、引入股权投资者等渠道将在近期发挥作用。目前浙江三维橡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上市报会工作,预计在2014年底上市。2014年5月12日,浙江凯欧传动带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成长板挂牌,开启了我县橡胶企业在一级市场直接融资的新途径。
产业集群内源融资往往被视为克服集群企业日常融资困境的法宝。但在调研中,亲朋好友借贷在日常资金来源占19.15%,但并无企业将此作为最主要资金来源;企业拆借更少,只占4.26%。这两类资金作为民间金融资本,占比低于预期。一方面是因为本县金融机构近年来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可以更方便向银行借款;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将民间借贷和企业拆借主要用于银行续贷过程中流动资金的周转等用途。此外,在调研中发现,集群内上下游企业普遍存在资金赊欠行为。分别有74.47%和63.83%的企业分别在采购和销售上采用先发货后付款的方式,这种灵活的资金结算方式使集群内部对日常运营资金的需求大大降低,更将资金的压力从上游传递到下游。
(二)融资缺口依然较大,中长期贷款难满足。
从资金需求满足度来看,县橡胶制品企业融资缺口依然较大,不能满足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据了解,74.47%的县橡胶制品企业近期有融资方面的需求,这些企业融资需求总额为84697万元,已获融资54547万元,融资缺口达到30150万元。了解中也有36.17%的企业反馈在贷款时因缺少抵/质押和没有担保等原因,曾遭到金融机构的拒绝或未达到申请的额度。若将企业按照规模再细分,我们可以发现大型企业并不存在融资缺口,而中、小、微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缺口。此外我们发现规模越小的企业融资缺口相对越大,这说明银行贷款存在“嫌贫爱富”的现象。
从期望融资的用途来看,本次分别有40.43%、38.30%的调研企业融资用于厂房建设和购买设备,而这些一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时的需求,融资期限较长。由于我县橡胶制品企业主要位于甬台温高速公路附近的海游镇城西、珠岙镇的狭长地带,工业用地比较紧张;而且部分企业设备较为陈旧,生产过程中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污染严重,基于环保等要求,购买新设备迫在眉睫。但是从企业融资期限结构来看,企业期望贷款更多偏向中长期,而实际上企业贷款的比例小于1年的短期贷款比例更高,占到72.34%。由此可见,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需求无法满足,从而限制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三)金融服务有待加强,担保发展亟需创新。
从了解情况看,中小企业反映的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办事手续繁琐、贷款利率较高、对中小企业缺乏信任。由于中小企业对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而目前银行贷款非常强调风险的控制,手续较为繁琐从而影响贷款发放的效率。关于贷款利率,企业的平均贷款年化利率为8.57%,总体上应该不算太高,但是有部分企业反馈银行在贷款中绑定了部分理财产品,从而拉高了贷款利率。对中小企业缺乏信任也反映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关键要加强银企之间的沟通。
县橡胶制品企业在贷款时以抵/质押贷款和公司/个人担保贷款为主,其余担保方式贷款相对较少。其中互保贷款和联保贷款占比较小,这与近年来当地部分企业互保链出现断裂,银行对该类担保方式的贷款较为谨慎有关。而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企业在样本中仅有7家,这一方面与我县融资性担保公司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县企业经济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大幅提高手续费,企业另谋他路有关。原先公司担保手续费标准为一年按担保额的0.2%收取,但2013年实施新的担保收费标准,为一年按担保额的2%收取,提高了10倍。此外,样本中参加民生银行三门县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合作社的企业只有1家,而服务合作社作为互助担保融资的一种形式,因为在县内推广较晚,据了解仅有31.91%的企业听说过该服务合作社,更不谈参与了。
(四)银企签约落实虽好,扶持政策效果欠佳。
总体上,县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还是不遗余力的。例如,在县工商局的协调下,县经贸局与人民银行三门支行自2011年开始每年联合举办银企洽谈会。银企洽谈会的目的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企衔接、促进信贷投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是政府出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虽有53.19%的企业认为该政策有一定效果,但是也有高达36.17%的企业认为政策没有效果。据三门县财经局了解,目前县政府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体现在《中共三门县委三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上。不过该文件对企业奖励的额度较小,扶持的企业范围较窄,对企业扶持的效果有限。此外,2008年设立的中小企业扶持基金目前只服务于县内较大的一两家企业,范围太窄。此外,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县政府设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不过按照风险补偿的标准,需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2012年度新增小微企业贷款月均余额的0.5%予以补偿这个条件。但是三门县符合该标准的新增小微企业并不多,2012年县四家银行共获87.75万元补贴,2013年更是因为县财政紧张未获省内的配套补贴,由此可见,该政策对县金融机构的激励效果也并不明显。所以企业反馈的政府扶持政策效果欠佳也是有理可据的。
四、对策建议
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和过程,我认为,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如何降低在企业进入集群前的资金门槛以及如何填补企业日常运营的资金缺口,下文分两部分对这两个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继续完善产业分工,改善企业融资条件。
以三门县橡胶制品产业集群为例,目前产业生产环节的分工不够细,可以通过继续完善产业分工,降低产业集群进入门槛,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做文章:
1.通过工序外包降低环保成本,改善企业融资条件。由于混炼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该道工序也是污染最严重的工序,但不同的设备密闭的效果差别较大。建立混炼中心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引进较为先进的集尘设备对炭黑、配料等粉尘进行收集处理,降低污染对人体带来的损害。如果将改道工序外包,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在环保上的成本。具体运作上,县内橡胶制品企业可将添加剂配方配好,与橡胶原料一同运送至混炼中心。如此,有利于企业适当减少环保成本投入,通过将改道工序外包,让其他资金融入进来,从而改善企业资金环境。
2.合资购买检验设备,缓解企业资金问题。目前县内已有浙江省橡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三门),已经累计承担政府监督检查指令性任务300批次;提供橡胶成品及原材料委托检测500批次以上。但是县内橡胶产品种类繁多,相对应的检验设备也较多,而大多数设备价格较高,以中心的能力,难以全额负担,以至于目前的检验项目仅限于县内主要产品的成品检验、原材料及半成品分析。我认为部分检验设备上可以与相关企业合资购买,解决资金问题。
对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问题的探讨——以橡胶制品产业集群为例(三)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