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点链接——中部的历史(导与练教师用书P279-280)
(一)古代
1.政治:(1)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 和 ,都城在 (今 )。
(2)商朝建立时以 (今 )为都城,后盘庚迁 (今 )
(3)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 (今 )展开决战。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今 ),东周开始。
(5)齐桓公在 (今 )召集诸侯会盟,标志其首霸中原。
(6)战国七雄中 、 、 的统治中心都在中部地区。
(7)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 (今 ),在 (今 )建立政权。
(8)隋末李渊起兵于 (今 )。
(9)北宋都城是 (今 )。1005年宋辽有 (今 )之盟。
(10)1127年赵构在 (今 )称帝建南宋。岳飞在 (今 )大败金军主力。
2.经济:(1)战国时,魏国修 渠、楚国修 (属 流域)。山西池盐已开发。
(2)六朝时, 、 流域是重要的产粮区。
(3)隋唐时, 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隋炀帝令宇文恺建东都 。设 、 著名粮仓都在河南境内,修一条驰道从洛阳到太原。
(4)宋元时,江西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3.文化:(1)战国时,屈原用楚国方言、南方民歌开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是 ,代表作是 。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 、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表铜编钟和其它乐器,说明了当时音乐的成就。
(2)西汉, 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的珍品。
(3)魏晋南北朝时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 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二、近代
1.列强的侵略
(1)1958年《天津条约》开放中部地区的 、 为通商口岸。
(2)中日《马关条约》开放中部地区的 为商埠。
(3)19世纪末,除山西外的中部地区几乎全部被英国划为势力范围。
(4)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军舰聚集武汉江面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5)1927年英国在汉口制造了一三惨案。
(6)抗战期间,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企图肃清沦陷区抗日力量,在华中推行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1944年发动豫湘桂战役(抗战期间日军向下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2.革命斗争
(1)太平天国运动:
(2)维新变法期间:
(3)辛亥革命时期:
(4)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5)北伐战争时期(重点):
(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7)抗日战争时期:
(8)解放战争时期:
3.经济
(1)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近代企业。
(2)张之洞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三)现代
1.一五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2.全面建设时期:建成武汉钢铁公司。
3.文革时期: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湖北十堰),建成湘黔铁路。
4.新时期:①20世纪70年代末中部的安徽首先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建成大秦铁路、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③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05文综第I卷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C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
2.(05文综第II卷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D)
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3.(05文综第II卷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D)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
中部地区曾经是一块热土,也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无论是在民主主义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1)在土地革命时期,在中部省区有哪些大的革命活动发生?(14分)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哪些重大的建设工程?(6分)
2、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部崛起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一
包括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在内的众多与会学者指出,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张之洞功不可没,他督鄂18年间,创办汉阳铁厂,督办粤汉铁路,创设自强方言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从工商业、军事、文教乃至市镇建设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基础。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关系研讨会》
材料二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张之洞为此心力交困,只得于1896年“招商承办”,委“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由译员出身的李维格任总稽查。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西洋报刊1901年评论道:“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1908年,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回答:
(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张之洞督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局以及造成该结局的根本原因。并依据材料一谈谈张之洞督鄂对湖北近代化造成的客观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二,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以及给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0分)
3、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之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目标,并且首度把中部范围划分为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六省。
材料一:中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中部腹地,既东又启西,照南又顾北。中部地区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外溢效应都能惠及东部和西部,中部崛起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收益都会落在国境内。综合分析中部地区就会发现,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攻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就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装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摘自《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为什么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1)请结合辛亥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中部地区在民主革命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10分)
材料二:早在2000年,中科院课题组的研究得出结论: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正在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2002年初,联合国发表各国城市发展前景报告,武汉在“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中排名第六。
(2)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从经济和人文角度说明武汉可能成为中部崛起中的经济增长有哪些优势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8/1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