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免费获取|
教育资料网
  • 网站首页|
  • 资料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资料|
  • 合作期刊|
  • 资料下载|
  • 计算机资料|
  • 外文翻译|
  • 免费资料|
  • 原创资料|
  • 开题报告资料
搜索

当前位置:教育资料网 -> 免费资料 -> 其他资料 -> 政治工作

试析对象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思想(二)

试析对象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思想(二) 人们所熟悉的作为

“物”的意义上的对象是不同的[6 ] 。然而,即使在这一特定的范围内,Freud 所言的对象与对象关系理论家所说的“对象”其含义也不尽相同。Freud 所说的对象是指本能的对象,是力比多能量关注的对象,它是对于外部对象的内部心理表征。而对象关系理论家所说的对象主要是相对于婴儿自身的对象,它或者是外部真实存在的,或者幻想的,或者是界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过渡对象”(Winnicott 用语) 。即使是Klein 所谓的内部对象,也比抽象的“对象的心理表征”更加具体,在婴儿的心灵中,内部对象是具有可依赖性、爱、贪婪、仇恨和嫉妒等等心理特征的人格。

广义的对象关系学派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因此,即使在总的对象关系的背景下,每个

代表人物的对象观也是略有差异的。如Fairbairn ,他从根本上抛弃Freud 的本能和伊底概念,同时发展出一个统一的、有其自身能量的自我概念,他用人际交流互动而非生物本能来看待人格及其动机。如果说Klein 强调幻想的和内部对象关系的话, Fairbairn、Guntrip 、Winnicott 和Bowlby 等人更看重视实中的母婴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了避免定义过细而造成分歧,有人主张从宽泛的角度说明对象关系的含义,即“它是用来指称个人与外在、内在他人(不管是真实的或是想象中的内在他人) 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外部对象世界与内部对象世界之间的关系。”[ 7 ]

3  以游戏疗法为核心的治疗模式

由于对象关系理论与传统驱力模式在理论观点上的差异,导致对病因的解释有着不同的

侧重并使用不同的术语,从而出现了对象关系的治疗模式。

Freud 从本能和驱力的角度看待发展问题,认为对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俄底浦斯危机。心理

障碍或疾病大多来自人格不同部分或不同结构之间的冲突,如伊底与自我之间的冲突会导致

神经症性焦虑;自我与超我的冲突会使自我产生道德性焦虑,引起愧疚感。相对而言,对象关

系理论重视的是更早期的前俄底浦斯期的发展。这一理论对精神疾病或精神病理通常是以发

展上的中断而非结构上的冲突来看待。发展上的中断导致人格结构的未完成和未统合。简言

之,在这个人的对象关系中有了基本的损坏(damage) 。因此,Fairbairn 认为,治疗的目标是从潜意识中解放坏对象,使病人重建与他人进行直接及充分接触的能力。在协助解放坏对象,分析者必须成为一个对病人而言足够好的对象,能够为它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Klein 则认为治疗的目标是减缓焦虑同时修正内化对象及内在迫害者的严厉性。治疗的过程就是去分析和诠释移情关系。Winnicott 认为精神疾病与儿童早期环境的失常有关,因此治疗的目标是凭借提供一早期自恋或全能的成功经验来促使早期情绪上的失常得以消除,或者通过提供一个正常的成功的环境促进儿童的成长或成熟。总之,尽管不同的对象关系理论家对病因的解释有不同的术语,治疗方法各有千秋,但他们的一致之处在于:视病人早期的关系经验正常与否作为致病的根本原因,进而以不同的策略促使内投经验的外在化,或者使病人通过退化作用在新的正常的环境里得到发展。

在对象关系学派中,最系统、最完善的治疗方法是Klein 提出的游戏疗法。游戏疗法是

Klein 对于精神分析技术的一项创新。Klein 用儿童的游戏替代成人的自由联想,通过观察和

解释儿童的游戏来接近儿童的幻想和潜意识。游戏疗法不仅使得对幼儿的分析成为可能,而

且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心理的重要发现。Klein 游戏疗法的前提是:首先,承认儿童的游戏

是类似于梦一样的潜意识形式,它用象征性的行为而非意象来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阐明游戏的过程可等同于释梦。其次,认为儿童能够象成人一样对分析者产生移性,移情的基础是儿童早期的对象关系,即与母亲的关系的内化形式,移情的实现即儿童将内投而来的父母式人物投射到分析者身上。Klein 游戏疗法的目标是儿童尽可能严格地建立一种分析的情境。在游戏分析的情境中,分析者的任务是以同情的方式解释儿童的焦虑,充分地描述儿童在爱与恨、真实与虚幻等对立的需求之间所遭受的强烈冲突。在Klein 的游戏治疗中,儿童的游戏完全是自发的,分析者尽量不去干涉。Klein 认为环境的设置和玩具的使用是游戏技术的一个本质部分。

环境设置应保持时间和空间的稳定性,玩具应具有安全性和个人使用性以及与环境和病人的

适宜性等特点。Klein 严格规定了游戏技术的环境设置,游戏中病人与分析者的关系,形成了

一套严格的游戏治疗体系。

4  简评

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象关系学派,因为并不否认潜意识的作用,而且基本接受

Freud 提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而它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分支。但是,与传统精神分析不

同的是,对象关系学派的理论家将对象及对象关系置于理论和临床研究中心,视对象关系为人类经验和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因而对象及对象关系成为一切对象关系理论的基础和出发

点,重视关系轻视驱力也成为对象关系理论与传统精神分析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实际上,它已

经否定了本能和驱力的中心性,动摇Freud 的驱力结构模式。与此相应,对象关系理论家基本

上都贬低或否认伊底的作用,而______重视自我的统合功能。不论是Klein 还是Fairbairn ,都承认自婴儿诞生之初即存在一个自我,自我的整合过程即人格的形成,因而自我是人格的一种内在统整力量,自我与内部对象和外部对象的关系,演绎着儿童精神结构化的图景。对自我的重视,成为对象关系理论日后与美国的自我心理学相互融合的基础。总之,从传统的驱力结构模式向关系结构模式转变,这既是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的特色,也是它对于精神分析运动史的重要贡献。

在临床方面,对象关系理论不仅成为家庭治疗、艺术治疗和心理剧等心理治疗形式的重要

指导思想,而且对象关系学派强调母婴关系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的思想,还影响到西方的社会政策。如:提倡将儿童福利院中的儿童寄养在正常的家庭中;鼓励父母陪伴住院的儿童等。此外,由Klein 系统化的精神分析的游戏治疗技术,不仅极大地开拓了精神分析技术的治疗范围和疗效,为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引发了世界性的游戏治疗运动。目前,游戏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心理治疗和教育等领域。

当然,对象关系理论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首先,对象关系理论家普遍承认自我与生俱

来,自我的进一步发展则依赖于与知觉到的外部对象和内投而来的内部对象之间的关系。那

么新生儿甚至婴儿的这种知觉能力和内投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发展起来的? 对象关系理

论家并没有明确的回答。其次,对象关系理论家所强调的对象关系,主要局限于家庭中的母婴

关系,Klein 及其继承人甚至特别重视幻想的内部对象关系。这一方面贬低了父亲在儿童个性

成长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力。其三,在方法上,主要依赖临床观察

和推理思辩,缺少量化研究和对内在机制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  [4 ]  Clair M St. Object relations and self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M] .Monterry ,CA:Brooks ,1986. 37 ,125.

[2 ]  Bacal H A ,Newman KM. Theories of object relations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试析对象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思想(二)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原创资料流程 相关资料
上一篇:举证时限的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想 下一篇:制定我国行政程序法的若干基本问题
推荐资料 本专业最新资料
Tags:试析 对象 关系 学派 精神 分析 思想 2009-07-13 15:15:27【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发表资料

联系方式 | 资料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硕士资料


教育资料网提供资料范文,资料代发,原创资料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0 教育资料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