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病96例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文档选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患者96例,其中男6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行厄贝沙坦片治疗,对照组行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以及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脉率变化进行比较可知,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比对照组的明显,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的脉率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不大,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应选取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比较持久平稳、不损害患者身体、副作用少的药物,才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的多发病,其合并症肺心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其致残率及死亡率颇高,近几年来,治疗老年高血压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国家基本的药物也在基层医院得到大力实施,但国内大部分的基层医院在使用药物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仍出现问题,因此,对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1]。
1.^^文档与方法
1.1一般^^文档
^^文档选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患者96例,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为(75±1.34)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为(14±2.47)年;依据血压的升高水平,将其分为三级:高血压Ⅰ级(收缩压或者舒张压不低于140-159/90-99mmHg)患者28例,Ⅱ级(收缩压或者舒张压不低于160-179/100-109mmHg)患者42例,Ⅲ级(收缩压或者舒张压不低于180/110mmHg)患者26例;其中单纯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40例;临床表现为耳鸣、失眠、头痛、头晕等的患者50例,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0例,合并糖尿病24例,合并有肺心病12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行厄贝沙坦片治疗,对照组行卡托普利片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文档比较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假性及继发性的高血压。
1.2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的方法:测量患者的座位血压,测量前患者保持5min的静坐,保持血压袖带和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一般开始时应测量患者双侧上肢的血压;再监测患者立位的血压,并观察其是否出现体位性的低血压。
1.3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的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可知:年龄高于60岁;未服用降压药的前提下,非同日的测量血压连续3次收缩压不低于140 mmHg,并且舒张压不低于90 mmHg;如果出现收缩压不低于40 mmHg,而舒张压低于90 mmHg,就是老年单纯的收缩期的高血压。
1.4治疗方法
治疗前,全部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嘱咐患者进行生活改善,控制体重,减少脂肪的摄入,提高钙的补充量,戒烟酒等。研究组患者行厄贝沙坦片治疗:以每日/75mg的剂量口服,并逐渐加量。对照组患者行卡托普利片治疗:以3次/d的量口服,25mg/次;两组患者连续用药2周,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
1.5疗效判定
显效:舒张压的下降值≥10 mmHg,并且降低到正常水平,或者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值≥20 mmHg;有效:舒张压降低值在10 mmHg以内,并降至正常水平,收缩压降低值高于30mmHg;无效:血压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标准,或者血压没下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以及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一般^^文档用标准差表示,计量^^文档采用t检验,计数^^文档采用χ2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降压的效果情况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8 26(54.1) 18(37.5) 4(8.3) 91.6
对照组 48 12(25.0) 22(45.8) 14(29.1) 70.8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脉率变化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脉率变化进行比较可知,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比对照组的明显,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的脉率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不大,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脉率变化比较(±s)
项目 对照组 治疗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收缩压(mmHg) 180±10.9 136±11.4 179±10.2 104±11.1
舒张压(mmHg) 107±3.4 96±6.5 106±3.8 74±6.2
脉率(次/min) 76±7.9 75±7.3 75±7.1 74±7.5
3.讨论
目前老龄化的趋势在我国不断显现,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不断增高,高血压会造成心、脑等的损害,一旦对脑部造成损害则会表现为头晕、头痛等,心脏受到损害,则会出现高血压的心脏病。因此,基层医院在接触到老年高血压的患者比较多,必须熟悉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以及病症,对高血压的防治必须及时有效,才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2]。
使用卡托普利进行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服用的次数一旦增多,则血压波动大,还会出现咳嗽等的不良反应,并且药效时间比较短,使用的范围也有限,加之患者时常忘记服用,将降低老年高血压者的依从性,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也就增多,从而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死亡及致残的概率。而厄贝沙坦片被用于老年的高血压疾病治疗,是国家推荐药物,并且每天只需服1次,患者容易记住,降压的作用比较平稳和持久,使血管间的冲击不大,也很少发生副作用,还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3]。
本研究表明,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效果十分明显,其总有效率为91.6%,而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总有效率为70.8%;并且厄贝沙坦片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比卡托普利的明显,降压效果十分理想。因此,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的降压效果比较明显,并且能保护患者的心肾功能,降低患者肾尿蛋白,降压作用比较持久平稳,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应选取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比较持久平稳、不损害患者身体、副作用少的药物,才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显翠.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病86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99-100.
[2]雷华,黄建朋,庞方雨.厄贝沙坦片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71-72.
[3]朱兵成.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72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9,2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