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YaoX093 论文字数:5934,附开题报告 摘要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109~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116~141.8/10万,居种疾病死亡率之首。男女比例1.3:1~1.7:1。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及其药物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脑卒中 分子机制 研究现状 治疗药物 目录 引言 5 第一章 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基础 5 1.1 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 5 1.2 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5 1.3 临床表现 6 1.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6 1.3.2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 6 1.3.3 完全性卒中(CS) 6 1.3.4 脑卒中预兆 6 第二章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 6 2.1 定义 6 2.2 脑缺血瀑布 7 2.3 脑缺血的代谢异常、能量耗竭、酸中毒 7 2.4 细胞内Ca2+超载与缺血性神经元损伤 7 2.5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与NMDA受体 7 2.6 氧自由基损伤 7 2.7 炎性细胞因子损伤 8 2.8 神经细胞凋亡 8 第三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现状 8 3.1 改善脑血流溶栓治疗 8 3.2 阻断神经元缺血联反应神经保护治疗 8 3.3 钙通道阻滞剂 9 3.4 谷氨酸拮抗剂 9 3.5 自由基清除剂 9 3.6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9 3.7 神经营养成长因子 9 第四章 脑卒中的预防 9 4.1 一级预防 9 4.2 二级预防 10 4.3 三级预防 10 4.4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
| |
上一篇:何首乌肝毒性的化学成分及其代谢.. | 下一篇:酚妥拉明国内的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于 缺血性 卒中 分子 机制 研究 | 2018-09-08 15:45:2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