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1·唐代文学的繁荣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一度给长期分裂和战乱中国带来希望,但是隋炀帝登基后荒淫无度,激起了各地纷纷起义,在公元前618年间,被李渊父子打败,唐朝的建立终于带来了文学上的繁荣,而在唐朝繁荣昌盛的文学中,唐诗的成就最大,它表现在多个方面。
是作家作品众多。据《全唐诗》和补遗统计,有近2400位作家,52000多数目之多是惊人的。更何况还是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诗人
是内容题材的广泛。可以说是各种社会现象,各种人生感情,都被写进诗中,以至于使后人有难乎为续之感。
2·宋朝文学的延续
自唐朝没落,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又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帝国宋朝。宋朝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与士大夫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有条件讲道论学,著书立说,而理学思潮的兴起,使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有了飞跃的进步。宋词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体现。
前期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轼等人的词开创了不同词风。后期如黄庭坚的词更是将词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唐诗宋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它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思想和历史。读唐诗宋词可以使我们用更清晰的眼光看待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内涵又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和素质。不同的诗人词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写作风格又是不同的。读他们的诗词,犹如展现他们的人,读懂他们的内涵又使历史更详尽的展示出来。唐诗宋词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无法超越的,它奠定了元曲明小说的基础,给后世的文化发展带来了无穷的题材和借鉴。
二·读诗人词人,感思想内涵
1·李白的抱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人生有太多的起伏,龚自珍说他:庄屈十实二,不可以齐,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开始也。庄子的放达避世与屈原的忠君爱国;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无为长生和游侠尚义都奇妙的统一于李白的一生,因此,李白是复杂的,同时也是不可超越的。
读李白的诗,他的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变现自我,他随时围绕着入世与出世这一矛盾,塑造了自己诗仙,酒仙,谪仙的飘逸潇洒,傲岸不屈的生动形象。在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形态的同时,体现了他独特的个性。而在他独特的风流倜傥,潇洒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与大自然相契合,并被之提升净化的纯洁的精神世界与高尚的心灵。
如他的《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而“裸袒”,“露顶”正是他裸露那颗纯真自然的童心。
而他的浪漫主义是他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李白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传统,并把这一风格推向了高峰。李白善于用充满主观色彩的感情来写诗,并以丰富,奇特,瑰丽的想象来写诗,这样,使诗的感情更加的丰富。
如他的《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苏轼的词
苏轼在词史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了词仅为“艳科”的传统,将词从音乐的附庸提升为具有独立文体意义的抒情文体,不仅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而且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他突破传统词学观念的重要基础。他的词题材极为广泛,大凡诗中所咏之题,他也都在词中歌咏,他的词境也就自然与传统的词家有很大的不同,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如雪的江涛,如画的江山,风流倜傥的儒将,秀丽绰约的美人,构成了作者对如烟历史的浪漫遥想,他又怎么能够不早生华发呢?这首词将历史,自然,英雄,美人,人生熔冶一气,构成一个宏大的抒情场景,引发后代人的深沉思考,的确是诗法铸词的杰出作品。
当然,苏轼最为人所叹赏的还是那些感悟生命,体味自然,领略人生的作品。苏词中对人生的思考像他的诗歌一样深沉悠远,这其中有他的哲学思考,也有他对现实的概叹,更有他对艰难世事的无尽忧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由雨中的一桩寻常小事引发出深沉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不惧任何风雨,旷达悠然的情怀,在隐隐透露现实压力的同时,也暗示出自己面对政治风波的特有哲学。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也是宋代文化精神的代表。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格精神是后代文人景仰的典范。苏轼有着开放,敏锐的审美眼光,所以他的诗词文章,左右逢源,触处逢春,为后人开辟了艺术的的新境界。苏轼对于北宋文坛影响巨大,许多文人始终追随其后,其中成就较大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再加上陈师道等人,又称“苏门六君子”。苏轼的诗歌对于明清宋词派的诗人都有启发。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为南宋辛派词人继承,开辟了词创作的新天地。苏轼的散文则是明清散文艺术的重要渊源。
三·总结
李白,苏轼虽然只是唐宋诗词中代表一小部分的派别,但是他们的内涵却影响深远,读唐诗宋词,我领略的不仅仅是李白和苏轼的才情和蕴意,也领略到了许许多多与他们不同风格的诗词风格。他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风样貌特点,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深远。他们的诗词是我们写作的楷模,奔放或清平,飘逸或沉郁都展现出了这个时代诗风词风的最高境界。
我们如今读唐诗宋词不应只关注于他的形式,更要了解诗人的理想精神以及情感,在现代这种快速文学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唐诗宋词中的韵味不仅可以抚平现代人浮躁的心灵,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审美的境界得以提升。读唐诗宋词,不应只是饭后的消遣,更应是我们认真研究并且传诵的伟大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