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分析自我,树立学习信心,制定学习计划。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为人师表”,教师是传授知识,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塑造心灵的人,应该是社会上做人的模范与表率。汉朝扬雄的《扬子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前苏联加里宁也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应该是高素质的人,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风范。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教师队伍在师德与师风问题上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些教师不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上课迟到、说话粗野、喜欢讲粗痞话、随便打骂体罚学生、工作不负责任,作业批改不认真,一有空就经常参与打牌赌博与迷信活动等,这些现象虽只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在社会上却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因此,区教育局李建华书记在《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一文中,强调党员教师和干部应着重在养成五种好习惯上下功夫,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我认为在目前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中,认真学习李书记的这篇文章,养成五种习惯,培养良好师德,这对我们加强师德与师风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李书记在文章中首先谈到要“提高修养,养成知恩感恩的习惯”。她认为:“知恩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的体现。养成知恩感恩的习惯,会让一个人心情愉快,身心和谐。”事实确是如此。想当年,解放战争中,解放区的人民怀着感恩的心,为了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支援前线;建国初期,面对战后的千疮百孔,百废待新,中国人民怀着感恩的心,鼓足干劲,辛勤劳动,忘我工作,保家卫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抗美援朝的胜利;最典型的例子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优秀农民陈永贵、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等,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真正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们的干劲、智慧、勇气、力量从何而来?源自他们对党的感恩之心。他们感谢党使他们翻身作了主人,感谢党教育培养他们成长。
李书记谈到“二是锤炼党性,养成忠诚不谕的习惯”。并指出:“忠诚,从小的方面讲是对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一个学校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讲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国家民族所应承担的义务。”“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同时,要服从党的组织纪律,听从党的指挥。要严格遵守党员的行为规范,以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毅力,扎实的行为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她要求我们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其次,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再次,要树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良好作风。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确实要体现“三个代表”的思想,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入党誓词和党员的义务,牢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拒腐蚀,永不沾。结合当前开展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树立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意识和观念,认真吸取那些“落马贪官”的深刻教训,不要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清廉本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陈毅元帅说得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当年的刘青山、张子善,到陈希同、成克杰、王怀忠、田凤山、刘方仁、陈良宇等,这些贪官的可耻下场,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李书记的文章谈到第三种习惯是“持之以恒,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不仅是对我们教育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完全应该这样去做的,而且即使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完全应该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在当今社会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等等,正如李书记在文中所说:“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有人形容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当老师的都有这个体会,过去学的那点东西,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培训中心每隔五年就要举行一轮教师的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其实,学习不仅是提高业务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李书记在文中强调:“通过学习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作为品德之梯;通过学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作为才能之源;通过学习掌握各种新知识、新事物、新理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以学习指导教育管理、教学教研,推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进。”要是没有当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毛泽东刻苦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就没有后来的人民领袖开国元首毛泽东;要是没有当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就没有后来的人民好总理。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刻苦读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做到不误人子弟。我自己之所以能从昔日的一名下乡知青,到后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靠的是自己坚持学习的拼搏精神。我至今仍感到庆幸的是,中学阶段从未学过历史、地理课的我,当时竟然凭借一股求知的欲望和热情,靠自学考上了师范院校的文科专业。人们常说:“给人一瓢饮,自己应有一桶水。”学生最佩服那些师德良好、知识渊博、感情丰富、富有爱心、有责任感的老师;最反感那些无真才实学、盛气凌人、随意体罚学生的老师。要想受到学生的敬爱和家长的欢迎,作为老师就必须养成爱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一起感悟,一起提高。我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很受学生欢迎的。
三、多记笔记,提高领悟能力,增强记忆。
大家都有过多年的学习经历,相信谁也不会否认笔记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尽管课件中已经包含了老师讲课演示用的幻灯片,但在听讲时适当作一下笔记仍然是有好处的,可在"阅读记录"处注释、标记重要的内容、自己的理解及疑问、调整与修改要点。多做笔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自己更专注于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加强记忆,特别是对考试前的复习很有帮助。有时候,除了把教材和光盘中重要的地方做下记录之外,还要综合其他相关^^文档,整理出一份内容较丰富的笔记。这份笔记应反映出你对学习^^文档的理解程度,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把重点、难点、特殊内容记下来,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