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的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一书根据幼儿教师面对的人际关系交往对象的不同,介绍了幼儿教师专业规范的具体内容,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幼儿家长,同事和社会公众是幼儿教师的直接交往对象,在书中都有依次介绍幼儿教师该如何面对,并筛选出幼儿教师与每一类交往对象交往过程中所处的关键情境,用情境处理的方式介绍相应的行为礼仪内容,并对行为礼仪的介绍能够涵盖幼儿教师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和教学礼仪,以及幼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常见情景,还设置里一个专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的指导教育下,在同学、朋友的帮助支持下,我学到许多知识,取得较好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幼儿教师,行为礼仪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行为礼仪或程序要求,也是交往的艺术,如果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幼儿教师,我觉得首先就要做好行为礼仪,幼儿教师的行为礼仪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个人礼仪 是对幼儿教师仪容,仪表,仪态三方面的要求。一个人的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她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学习礼仪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升个人价值。微笑是礼仪的基础,微笑它同眼神一样是无声的语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氛围。形象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初展示。良好的仪表形象对一名教师来说,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体现。形象礼仪的外在表现最直接的莫过于服饰,服饰可以展示个性、扬长避短、反映精神面貌,体现生活情趣。教师的服饰就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社交礼仪 幼儿教师在与不同对象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礼仪要求,例如,如何称谓他人,如何打电话,如何自我介绍以及介绍他人,等等,以让彼此都感受到被尊重。
教学礼仪 幼儿教师在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特殊礼仪要求。例如,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如何提问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
二:开展幼儿教育工作,谨记教师专业规范,与幼儿共同成长
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一般来讲,规范就是一种标准,准则,用来约束人们的社会活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专业,可以理解为专门的职业,只有达到了专业标准的职业才能称为专业。专业规范就是专业标准和专业准则。幼儿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育努力,最大可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依次为尊重,负责,公正和关怀。
1.尊重幼儿 意味着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征。要尊重孩子,因材施教。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指责幼儿,而是了解实情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2.对幼儿负责 怎样做才算是对孩子负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对孩子负哪些责任?
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要思考的问题,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幼儿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责任包括保育和教育两方面。在保育方面,幼儿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应在生活中及时回应幼儿的需求,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应答的环境,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并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方面,幼儿教师有责任为幼儿选择和组织有价值的,适合的学习内容。我觉得幼儿教师对幼儿负责与否表现在每一次的教育活动选择.设计与组织中。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以幼儿的利益为第一目标,并将此原则贯彻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来安排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内容。相信幼儿的潜能和能力,给予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给予幼儿探索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经常对自己的工作反思,不断地根据幼儿的需求来设计和调整自己的教育安排,最终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幼儿的发展负起责任来。
公正对待幼儿 作为幼儿教师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俊美还是丑陋、家庭富足还是贫穷、顽皮还是乖巧的孩子,都应抱有鼓励的态度,以博大的胸怀、无私的情怀接纳每一位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一个习惯,将其贯彻在组织幼儿生活和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教育活动时,要考虑是不是所有幼儿都获得了同等的活动机会,安排座位时,要考虑到是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坐在离教学活动中心一样远近的位置等。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机会有限,在多次进行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当依据“轮流的原则”来分配提问机会,这样来实现公平地对待幼儿。
关怀幼儿 “关怀孩子”是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孩子”?幼儿教师该怎么关怀幼儿?关怀就是关心和爱护,关怀是一种无偿的给予,是具有超越性的伦理原则,幼儿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关注和体察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中获得一种安全.温暖.积极的心理感受。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幼儿在表达自身意愿和需求方面尚不娴熟,这就需要我们细致.耐心的去体察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正确的发现回应幼儿的需求,对幼儿犯的错误,我们需要持有一颗包容的心,理解和原谅幼儿的错误,当我们全身心地关注幼儿时,自然的产生要去帮助和教育幼儿的愿望,就会自然的在行动中表现出对幼儿的关爱。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及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首要环境,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理解及支持,如何与家长沟通以及沟通的技巧,通过学习,总结几点:首先,幼儿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积极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主动将幼儿在园表现报告给家长。在与幼儿家长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保持专业人员的角色形象,避免个人情感或情绪的不当介入。在说服家长时,幼儿教师要放下‘教育者姿态’,选用适合的方法开导家长,但是不能迎合或利诱家长等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负责.公正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的学习,我对幼儿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加强礼仪上的学习,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今后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我将以教程为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服务言行,在个人修养、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加强学习与提升,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努力成为让每个幼儿喜欢我,爱上我,让每一个家长深深地认可我,信任我,感动于我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