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的生活里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习惯是不容易能改变的,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是命运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学前教育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养成良好的习惯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独立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的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更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三年来所学的,在老师的指导教育下,我学到许多知识,对关于学习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总结如下: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习惯,就是在某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性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有良好余部良好的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品质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二、遵循科学的原则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可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
(二)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 作为成人或家长,应当设施设档的,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上师的成就感以及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从而良好的强化,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家陈鹤琴教授说过,无论什么人受刺激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基于小贴纸认识,鼓励促进其他幼儿相互模仿其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认真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系龙洞,用自己的行为行动潜移默化影响幼儿行为的好坏区分不是很明显,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任及幼儿的发展状况,设施设赌的假日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也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了规则教育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驳道而驰,就如同栽花没有规律的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熬,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有规律的浮玉仙花才会茂盛,欲发鲜艳。
(三)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嗦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忍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城镇的影响下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如果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将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也认真做着,为孩子祈祷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要有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和老师必须有主见,做任何事都要态度坚决,且同一件事,要有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和老师必须有主见,做任何事都要态度坚决,且同一件事前后态度要一致
(五)而有默契的合作,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例如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比较放纵或者施救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成人之间态度不一致,极大的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另外也要注意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默契合作,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以帮助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要注意方式,切忌简单粗暴,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及夸奖,如果换来批评和只怪幼儿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需求,对她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逐渐养成。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1)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根据幼儿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的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引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及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标准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新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并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
(2)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
(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的参与,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它们的主人作用
(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是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之星星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公馆自然会尊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1)认识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故事区分行为好坏是他们切身感得到习惯的重要性。
(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制定习惯,培养目标,要让孩子主动,需要主动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是幼儿,自觉主动的去追求这些目标。
(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以身作则,同时邀约书证伪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工作。
(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要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够使幼儿将行为逐渐的形成习惯,达到预期制定规则的目的。
(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良好的风气的形成往往能给工作带来效果并且带来很多方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热集月累的,寻并且带来很多方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在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可以相信,在幼儿时已经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