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年来对学前教育的系统学习,我对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一直身处学前教育的岗位上,但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并不能让我在幼教领域操作自如,搭上XX网络教育这个平台,不仅让我观看了专家的讲座视频和课件,还通过平台的交流让我系统的掌握了学前教育的知识。学前教育对人一生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幼儿期作为健康情感形成的奠基期和黄金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在学前教育有不利发展的因素:
一、现在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没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认为有了文化知识就有了一切,而对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则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重视子女的早期智力开发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除了设法让子女有一个好学校读书以外,还购买各种科学文化读物,送孩子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班,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和重金进行智力投资。更有甚者父母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不了中学、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怕别人的孩子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会落后;怕社会竞争激烈,自己孩子走向社会之后没有立足之地等等,过早的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辅导班,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认为孩子早早的认识成千的汉字和加减乘除运算,自己就感到欣慰;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要求,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比如,现在许多小学生缺乏爱心,动不动就出口成“脏”,在学校里喜欢打架,不尊重老师,上网玩游戏成瘾,没有好的行为规范等等。如果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很差,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如何如何出众,将来走向社会也绝不是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作为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存在超前教育现象的问题。所谓“天下父母心”,作为爸妈,总是希望能将最好的给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有了幼儿园迎合家长的需求,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办学化教育。教学的进度超过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正常速度的现象。表现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有默写拼音、识字、背唐诗、简单运算、少儿英语、艺术等科目的设置,美名曰:智力开发。家长功利化的心态是造成超前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儿时期作为孩子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把握时机,开发幼儿智力,本应该是幼儿教育的任务。但是智力开发必须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过早的超前教育,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逆反心理强,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超前教育会扼杀孩子的美好童年,使孩子体验不到童年的快乐、趣味和美好;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它不仅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透支了孩子的未来的发展潜能,这种以断送孩子前程为代价的学习训练是不值得的。教育应重在培养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习惯、能力,而不在于某些学习知识系统深入的学习或技能的训练。对幼儿的教育应提倡“在玩中学”,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学习是快乐的,应注重关注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态度、自主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孩子真正乐学、会学、善学,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教师的质量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父母双方都从事工作,这样教育照顾子女的工作就落在学前教育机构上。于是,大批的托儿所、学前班应运而生。可是,其中老师的教育质量就参差不齐。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教师人数少,人才严重短缺,专业素养堪忧。有调查研究显示,中专(中职)、中师成为幼师主体,本科则是凤毛麟角。首先,没有受过相关训练的幼儿教师,由于其能力的差异,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规律,做不到在相关活动中激发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其次,幼儿教师的爱心、责任心不够。专家表示,幼儿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幼儿的发展息息相关,专业素养的高低在于幼儿教师能否真正的理解孩子,会不会通过观察判断幼儿的教育需求,会不会选择适合幼儿、又能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会不会用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活动等。幼儿教师从方方面面影响和决定孩子能不能有好的基础和发展。
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将游戏合理加入到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多想能力,益处颇多,应该推广使用。结合不同学生兴趣,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教师应当多多留意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此外还可以和学生直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爱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来设置合理的游戏。我们还要让家长意识到,应该充分认识以及重视幼儿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加强对幼儿心理以及其行为的发展规律,早期的教育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以及作用,需要科学的按照个体发展的规律与教育进行的规律进行教学。充分的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差异。学前教育需要围绕着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以及健康进行展开。让家长彻底转变观念,更不能拔苗助长,毁掉孩子的一生。
综上所述,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学前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要想为孩子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长和幼儿教师及时地经常沟通,确保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且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