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485
走向发展性评价
【摘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新课程的评价中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评价是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理念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即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民主参与、协商交往,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比如档案袋评价就是这样一种质性评价方法,其价值取向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课程评价 评价改革 档案袋评价
我国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评价忽视人本主义,把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引导到终结性结果上,强调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个性的创造。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传统评价总体上所存在的问题。就对学生评价而言传统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评价主体单一
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同伴、家长等主体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由于唯一的评价主体用划一的标准和封闭的运作模式来实施评价,评价操作起来就有一定的“垄断性”,用这样的评价模式去衡量天天都在成长进步的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使学生产生消极被动情绪和害怕评价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一旦产生了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活泼成长,乃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二)评价内容单一
特别是只关注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主要评价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