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名称 缝宽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
专业 应用物理学 班级 11级应用物理1班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光的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双缝干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干涉现象之一。研究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缝宽因素对干涉成像的结果的影响以及干涉成像在成像屏上能量的分布情况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以将其应用于实践。
国内外研究综述
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于1801年进行了一次光的干涉实验,即著名的杨氏双孔干涉实验,并首次肯定了光的波动性。随后在他的论文中以干涉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新的波动理论,并成功解释了牛顿环,精确测定了波长。
1818年菲涅耳(Augustin Fresnel,1788—1827)在巴黎科学院举行的一次以解释衍射现象为内容的科学竞赛中以光的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提出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完善了光的衍射理论并获得优胜。
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主要简要回顾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历史,阐述干涉实验的基本光学原理,病建立干涉实验模型与定量函数关系据此分析缝宽对双缝干涉实验的成像影响以及成像能量分布情况。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
干涉实验的成像以及能量分布。
缝宽对双缝干涉实验的成像能量的影响。
双缝干涉的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1、自己对干涉技术方面的研究比较感兴趣。在与指导老师商议确定了题目之后查找相关的资料文献,寻找了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并将其摘录。
2、在实验室进行具体的改装和操作,并记录数据。观察预期效果与实际成效。
3、总结毕业论文设计的感受。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谈恒英,郁道银.工程光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姚启均.光学教程[M].中州大学学报,2008,(02):18-19.
[3]母国光.光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5]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光程差[J].广西物理学报
[6]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虚拟仿真实现[J].石河子大学学报
[7] 基于MATLAB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研究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8]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研究 [J].科技通讯
[9]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误差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0] 双缝干涉条纹特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课题名称 缝宽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
内容简介及选题理由(科学性、可行性论证):
本论文主要简要回顾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历史,阐述干涉实验的基本光学原理,病建立干涉实验模型与定量函数关系据此分析缝宽对双缝干涉实验的成像影响以及成像能量分布情况。
杨氏双缝干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光的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双缝干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干涉现象之一。研究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缝宽因素对干涉成像的结果的影响以及干涉成像在成像屏上能量的分布情况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以将其应用于实践。
特色与创新:
延续了经典光学相干实验,通过对影响双缝干涉实验的因素—缝宽进行研究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突出了善于思考的学习作风。
条件要求:
对干涉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要有相关资料书。有相应的实验室方便做双份干涉实验。
对学生的特殊要求:
拥有动手能力,数据分析和计算的能力,编写程序的能力,以及本身对光学干涉原理的了解。
评审意见 (从选题的难易、可行性、满足专业要求等方面进行评审) :
双缝干涉实验在相关课程中已经学过,是光学、近代物理方向专业课题,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具备开提条件。
题目名称 缝宽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
应用物理学 班级 11应用物理1班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进度
本论文着重讨论研究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缝宽因素对干涉成像的结果的影响以及干涉成像在成像屏上能量的分布情况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以将其应用于实践,运用MATLAB软件对结果进行仿真模拟。最后简要介绍双缝干涉的一些应用。
2014年11月30日前完成选题,开题。
2015年1月10日前完成初稿。
2015年3月20日前完成第二稿。
2015年4月20日前完成第三稿。
2015年4月30日前形成定稿。
二、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
干涉实验的成像以及能量分布。
缝宽对双缝干涉实验的成像能量的影响。
4、双缝干涉的应用。
三、进度计划
2014年9月13日至11月30日完成选题,上交开题报告。
2015年12月1日至1月10日前完成初稿。
2015年1月11至3月20日完成第二稿。
2015年3月21日至4月20日前完成第三稿。
2015年4月30日前形成定稿。
四、重要参考文献
[1]谈恒英,郁道银.工程光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姚启均.光学教程[M].中州大学学报,2008,(02):18-19.
[3]母国光.光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5]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光程差[J].广西物理学报
[6]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虚拟仿真实现[J].石河子大学学报
[7] 基于MATLAB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研究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8]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研究 [J].科技通讯
[9]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误差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0] 双缝干涉条纹特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缝宽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