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
新会司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权兴
【内容摘要】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
形成适合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因此,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
的需要。本文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几个环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1、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
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环境”的设计,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索和主动学习
的欲望,怎样设计问题环境应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环境的设计不单单是问题本身的设
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等方式。
2、引导学生探究、猜想公式
教学的关键是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形成:“立体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从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见解,热情的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他们
的思维自由驰骋,积极引申、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求异探新,证明公式
教师稍作点拔之下,让给时间学生去思考,以 3 位学生想到的不同的证明方法,看到学生的潜能真是
太大了丞待我们作为老师去挖掘,只有真正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才能在教学上收到效益,这几种证法
可能老师在备课中也不一定想到,即使想到了,也不可能全抛给学生,若在课堂上只要留下一点时间给学
生自主、合作、交流,不管学生、老师所得到的收获真是不少,这里实实在在体现了新课标的优越性。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把学习活动组织成数学化的实践活动,致力于让学生们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活生
生的数学问题,感到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真正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进步和发展,这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教学中,教师
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使数学教
学逐渐走向开放,这将是把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形态的艺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