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台山市华侨中学 许健文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实施新课程入手,论述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
对其产生的重要性、类别和作用。
【关键词】:问题情景 新课标 数学思维
常遇到一些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上课听得懂,书看得懂,自己做题却做不出。”我还常听到教师的
抱怨“讲过的题目学生会做,但难以做到触类旁通”。这是因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培养。作为
一名数学老师,要集中于发展数学能力,精心设计好一个个的问题情境,才有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新课
程理念的实施。
一. 问题情境的前提
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思索和探
究;二是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
二、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新课程的实施
中学生所处年龄,依赖性比较大,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实施新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有限的时
间,精心创设好问题情境,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1)创设迷惑的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创建一些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引出新的知识。
例 1.讲到异面直线时,这样引入:找出一个墙面上的各组直线,问学生各组直线是的位置关系,学生
均能轻易作答,当取异面的一组直线时,问:“这两条直线有何关系呢?”学生均感到很迷惑,教师就引
入新的概念——异面直线。
(2)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
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是对这些类似的知识加以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 2.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答:“互为
反函数”。再问:“互为反函数的图像有何关系?”学生再答:“关于直线
画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并说出它的性质吗?”
(3)创设应用的问题情境
y = x 对称”。问:“你能
就是将书本的知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提出的问题切近学生的生活。
例 3.余弦定理的引课:“在我们班中,A 同学家离学校 100 米,B 同学家离学校 500 米,那么 A、B
两同学家相距多远?” 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数学无处不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创设变换的问题情境
就是通过对数学与聚合式子中的字、词、句、式进行增加、减少、变换形成新的问题。
例 4.Rt△ABC 中,AB=2a(a>0),求直角顶点 C 的轨迹方程。这是求曲线方程的一道题,很容易解
决。若把题目稍加改动:△ABC 中,AB=2a(a>0),求点 C 的轨迹方程。改动后就变成了一道开放性题了,
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讨论。
在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施新课程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令数学课堂
的教学趋于趣味性,令学生逐步喜欢数学;另一方面,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过程,
实际上也是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形成独立解决问题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