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林定元
摘要: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发现法,让学生经历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富有悬念的练习,精选创
新型问题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必须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现法;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
一、运用发现法教学,启发学生实现公式、定理的再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正所谓有发现才有创新。教材中现成的知识内容,特别是一些重要的
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虽然是前人早已发现了的真理,但缺乏必要的引申与创新,不给学生再发现
的机会和条件,则必定阻碍学生思维的成长与发展,抑制学生再发现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
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体会数学家怎样发现数学
原理,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学习中的得到重演的同时,使学生养成探讨知识的良好习惯,从而对数
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富有悬念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研究发现,创造行为的开端,皆是出于好奇心。没有这种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行为很被动,创造结
果也很难产生。根据学生固有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种能“掩盖”知识(概念、法则、公式、定
理等)的本质特征,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的悬念性练习,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
欲望,为其一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实践表明,悬念性练习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手脑并用,去创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
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精选创新型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发展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积极设计和构建创新型问题,通过在教学中创新型数学问题情景地
设置,来形成创新气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地发展。
我认为今后的数学教学要扎扎实实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做,体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
育理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狠抓基础教学,重视“双基”训练,包括抓好概念的辨析、主要公式
的记忆、数学解题程式的掌握,争取让所有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四、合理使用课本,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是强调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并运用它们来分析、解
决问题,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在教材的框框内,不
准他们越雷池一步,学生的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命题条件
求异、命题结论求异等。
这种解法,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是数形结合的典型。打破了老师在课堂中讲什么,学生就学什
么,让学生智力的开发带来一定限制的格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在紧扣课
本注重命题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