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EDI无纸报关及其前景
1、引言:
评价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有许多项指标,但其中有一项指标是无法被忽视的,那就是对外贸易量,我国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封闭的国家无论资源如何丰富,它最多只能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
世界在改变,经济在发展,各国对资源,商品,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也呈多元化发展。这正是对外贸易的源头。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量的日益增加,对于从事外贸各个环节的从业人员来说,如果更快更好的完成外贸的每个步骤就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2、海关开展EDI无纸报关的背景
全方位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正进一步向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方向发展,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势不可当,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将进一步呈迅猛增长的趋势。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口岸,进出口物流高速增长对口岸管理造成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枢纽港的需要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枢纽港是上海依港兴城,增强经济中心城市功能战略格局的需要。上海口岸2001年外贸进出口6413万吨、总值1205亿美元,分别是10年前2.5倍和5.9倍。其中进出口总值约占全国进出口货物总值的1/4。近10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持续增长,通关效率成为各方议论的热门话题。上海地区经济工商业发达,海、陆、空交通便捷,江、浙等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受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企业,特别是落户上海和周边地区众多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受“零库存”和“第三方物流”等先进经营方式的影响,对进出物流的通关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求海关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作业效率、加速通关的愿望颇为迫切。
现有报关方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 口岸相关部门的作业呈串联式,完成全套作业时间被拉得很长,瓶颈现象明显;企业的报关员必须持全套单证去报关厅排队,跑银行支付税费,空运货物企业还必须到机场去换单,为一票货物,企业要去不同的部门来回跑几次,化去的时间、精力、物力实属不少。 另外,口岸管理部门各自执法,较少顾及互相的配合和企业的适应能力;而服务单位则较偏向自身的经济效率,服务意识不尽如意。一句话,口岸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企业无所适从,通关效率受到制约。
为此,国务院去年正式下达了要求提高口岸工作效率通知,国务院领导也在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行“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的要求。上海市政府更是把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放到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要求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吴仪国务委员去年8月视察上海海关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在上海海关进行无纸报关试点。因此,海关总署决定率先在上海海关实施EDI无纸报关试点,进一步适应形势需求,加快口岸通关速度。
3、EDI的简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9/9
3.1.什么是EDI?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在大陆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有时也译为无纸贸易。香港译为电子资料联通。国际标准化组织将EDI定义为一种电子传输方法,用这种方法,首先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中的报文数据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进而将这些结构化的报文数据经由网络,从计算机传输到计算机。
除了硬译的这个定义之外,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一下EDI的含义。从译名上可以看出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例如,不少文献将它译为无纸贸易,在贸易领域中来说,这一名称很形象地说明了它的状况及效果。然而,从基本意义来说,电子数据交换的意思并不限于贸易活动,例如医院中的信息交流,现在也已采用EDI的思想与方法,并已在国外一些地方实际使用。因此,严格地讲,无纸贸易是EDI在贸易领域中的实际应用,EDI的概念应当更广泛一些。当然,在现实的应用中,贸易领域的应用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方面,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成果,标准,软件也是最多的。有的同志正确地指出:EDI的实质在于“数据不落地”,用技术语言来说,那就是信息存储及传递的介质从纸张转为电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