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3
二、短期内汇率制度的选择4
三、我国实行汇率目标区制的可行性分析4
四、国际经验——欧洲汇率机制5
五、我国实行汇率目标区制的方法6
六、结论6
内 容 摘 要
2005年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几年来,新汇率制度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现有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国际上现有的十种汇率制度进行比较,得出:在长期,我国应采用完全浮动汇率制;在短期,应该采用汇率目标区制作为过渡制度。并对我国采用汇率目标区制的条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初步得出我国若实行该机制所要进行的步骤。
关键词:汇率制度 汇率目标区 可行性分析
2005年7月21日,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外汇市场进人了向市场化、自由化方向发展的新阶段。几年来,新汇率制度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效应,如促进了我国的贸易增长,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
一、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缺乏足够的弹性
尽管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主要是现行汇率制度的内在缺陷所致。人民币汇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人民币与其它国家货币的汇率则通过与美元的汇率换算而得出,这种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己经在一个固定的汇率水平上维持相当长时间。这种接近于汇率钉住的制度将影响名义有效汇率,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和宏观经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增加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由于人民币汇率过于稳定,因此,当境内外利率出现差异时,并会导致单边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中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但当潜在的收益超过套利成本时,套利还会通过非法逃套等形式进行,并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如1997年以前,在本外币正利差较大,外资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各地纷纷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固定回报项目的形式,绕开国家外债规模管理,而1998年境内外形式逆转后,但当年全国外汇大检查就查出逃骗汇金额高达112亿美元。
3、货币篮子的币种选择和权重的不确定性
把人民币汇率从盯住单一美元转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似乎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但是,货币篮子的币种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在操作上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货币篮子的币种选择及其权重始终受到市场的质疑。虽然央行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场干预,但不利于市场参与主体预期的形成。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制约
虽然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弹性,但幅度很小。根据M-F模型,正是汇率形成机制缺乏弹性,为了维护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因反面对冲而弱化。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外汇占款现象日益严重,央行被动地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必须继续完善。
5、外汇市场不成熟
外汇市场按其结构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银行同业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客户与银行的交易市场。我国大部分外汇交易还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而我国除人民币远期交易外,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还不发达。所以,我国人民币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不能做到以市场供给为基础确定人民币汇率。
二、短期内汇率制度的选择
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在固定汇率制度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这两极中,长期目标应该选择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但短期内我国汇率制度应该在中间汇率制度中选择一种过渡性质的汇率制度。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十种汇率制度安排,按其灵活性递减的顺序分别为:自由浮动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标区汇率制、爬行区间汇率制、一篮子盯住汇率制、爬行盯住汇率制、可调整盯住汇率制、“真实固定”汇率制、货币局制度和货币联盟。其中,中间汇率制度有目标区汇率制、爬行区间汇率制、一篮子盯住汇率制、爬行盯住汇率制、可调整盯住汇率制。
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与BBC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相类似。BBC型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一种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区间浮动汇率制和爬行盯住汇率制合成的复合汇率制度。作为一种弹性的中间汇率制度,兼有盯住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灵活性、防冲击性,是一种国际上许多学者都推荐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新型汇率管理准则。但是,要增加汇率的浮动性,减少央行干预,更加向浮动汇率制度靠近,则需选择更灵活一些的目标区汇率制。
目标区汇率制是一种确立一个中心汇率(即均衡汇率),并在中心汇率附近确定一个汇率波动区域,有关国家并承诺将通过必要的干预把汇率维持在该波动区域内的汇率制度。它兼有固定汇率制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制的灵活性。自其提出以来,有部分国家采用汇率目标区,例如:欧洲实行了欧洲汇率机制,印尼也实施过汇率目标区等等。
汇率目标区和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最大的区别在于汇率波动的幅度有所扩大,但汇率波幅仍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和现行汇率制度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这样可以减少体制转换的摩擦,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较为稳定的汇率水平,避免了在退出管理浮动汇率制时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动和市场投机力量可能引发的汇率剧烈波动。另一方面,由于汇率目标区在汇率波动幅度有所扩大,而且在波幅内汇率的波动都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一国中央银行对于在边界内的汇率运动也没有义务干预,从而汇率变动能比较充分迅速地反映国内基本经济状况的变化,使外汇资源配置更有效率,这说明汇率目标区也具有了浮动汇率制的灵活性,避免了市场汇率偏离均衡汇率过大。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逐步扩大汇率目标区的波动幅度的方法,相对平稳地过渡到浮动汇率制。
三、我国实行汇率目标区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我国已经具备建立目标区的必要条件之一:较高的可信度。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强政府的格局会依然保持不变,这点从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国坚定的立场可以看到。在强政府下,政府公信力强,汇率目标区的可信程度就更高,汇率目标区的运作就会更加可行与规范。
其次,现在我国实行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制度。在这样的条件下,采用汇率目标区的管理制度就可以隔绝许多重大冲击,以较低成本守卫住汇率目标区。
第三,国内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实施汇率目标区提供了体制条件。随着中国加入WTO,为了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我国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金融创新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例如,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初步成效,外汇市场化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变革,包括增加远期外汇交易品种,开发金融衍生品,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等等。
第四,我国可以借鉴欧洲、印尼等国实行汇率目标区机制的经验、教训,在具体实行方法上得到启示。
第五,目前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下资本管制将逐渐放松直至完全取消这个过程与欧洲货币体系的成员国逐步放松直到完全取消资本管制的过程较类似。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已达到一定高度,与欧洲当时情况比较类似。因此,实行
汇率目标区取得较好效果的可能性较大。
四、国际经验——欧洲汇率机制
由于欧洲汇率机制是汇率目标区制的范例,再加上虽然欧洲汇率机制是典型的汇率目标区多边安排,但在某些方面欧洲汇率机制的运行过程和我国目前经济金融进一步开放过程较为类似,因此我们对欧洲汇率机制进行研究,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借鉴。
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于1979年3月13日,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货币体系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在欧洲货币体系内,汇率波动的幅度是官方平价±2.25%,即最大波幅为4.5%,有的国家波幅为平价的±6%,即最大波幅达到12%。其相对较大的波动幅度对稳定欧洲货币体系有重要作用,而且汇率经常小幅度调整有利于减少投机资本的流动,稳定欧洲货币体系。但1987年以后欧洲货币体系逐渐变为更加固定的汇率安排。二是各成员国都有一定资本管制,而且资本项目的放开是采用渐进的方式,这样也有利于汇率机制的稳定。三是各国对外汇市场有三种干预办法。首先是买入汇率下降货币或卖出汇率上升货币;接着是货币浮动国家改变本国经济政策以影响汇率;一旦上述办法都不能调整汇率,则调整中心汇率。一般在汇率波动达到波幅的75%时就进行干预。
从总体上来看,1979—1999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依靠干预成功地维持了汇率目标区。但有时因为经济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汇率不可能回到原来规定的水平,以致干预失败,于是不得不宣告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后,恢复的固定汇率制实际上是建立了新汇率目标区。
五、我国实行汇率目标区制的方法
根据欧洲汇率机制的运行方法,可以大致总结出我国若实行汇率目标区制所需要的几个步骤。
1、我国应该根据国内基本经济情况估算出我国的均衡汇率,作为汇率目标区的中心汇率。
2、在设定汇率波动幅度方面,我国可以根据欧洲汇率形成机制的方法,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宽的、但相对于未来却又是窄幅的硬目标区,然后随着资本流动性变大的时候,适当放宽目标区的波动幅度,形成一个软目标区。同时根据我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中外利差等经济条件,适时适度调整中心汇率,以避免中心汇率与真实币值间出现大的偏离。最后,在我国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选择时机退出汇率目标区这个过渡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度。
3、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的干预办法包括:首先利用外汇进行入市干预;接着是配以相应的经济政策;最后采用调整中心汇率的办法。
六、结论
汇率是一国经济体系当中的一个关键变量,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仍然有升值压力,国际热钱冲击人民币之际,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选择一个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对于维持国家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现有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国际上现有的十种汇率制度进行比较,同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得出:在长期,我国应采用完全浮动汇率制;但在短期内,应该采用汇率目标区制作为过渡汇率制度。然后,对我国采用汇率目标区制的条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根据欧洲汇率机制实行例子的分析,初步得出我国若要实行该机制所要进行的几个步骤。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采取汇率目标区汇率制度,不断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进而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真正的自由浮动。
参 考 文 献
[1] 马小芳,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2] 宋海,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国际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3] 孙华妤 等,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
[4] 王慧,钉住一篮子货币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冉生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 邓立立,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发展趋势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 刘兴华,汇率制度的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