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的预设 有效的生成——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生成 北仑区实验小学 黄志芬 【内容摘要】 我发现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积极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从“预设”到“有效的、动态的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之一。“预设”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环节事先的预测、准备和设计,“有效的生成”则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师预设,师生参与互动或生生参与互动后表现出的知识创新;在求知欲的激发下,还会产生更多的新问题。要想演绎一个精彩的信息技术新课堂,课前的精心预设,课中的激发生成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从情境预设、调整预设等几方面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动态 互动 预设 有效生成
新的课程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学生的知识、情感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课堂上的有效生成做好课前精心的“预设”,让预设能有效地促进课堂上动态的生成,使整个课堂更加精彩,富有活力。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挖掘教材,精心预设 “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说明书式的教学”——教师演示,让学生跟着模仿操作的教学现象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究。而有效的探究则需要教师和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探究计划,这就是如何精心预设一堂课的开始,如何选择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让课堂具有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果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并想学会新的知识,那么我们谱写精彩课堂首先有了追求的第一个目标。 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根据儿童的特点编写的,到处充满着快乐的源泉。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并善于挖掘教材,预设好一个成功的开端,我们的教学就很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案例1】:浙江摄影出版社三下年级的《装扮桌面》片段 我在课的一开始,先让学生闭起眼睛,给学生表演一个“小魔术”:把人见人爱的“喜洋洋”图片快速地装扮到桌面上并广播到学生的屏幕上。当他们一睁开眼睛,都会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好漂亮啊!”;再让学生闭起眼睛,快速地把自己的生活照装扮到桌面上。当学生再次睁开眼睛时,立即就有很多声音响起来:“老师,老师,我也要把自己的照片贴到桌面上,快教教我!”那种急切的神态让你为之振奋。两个“小魔术”立即让大家对新学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奋,迫切地想知道装扮桌面的方法。这样的精心预设,远比你平淡地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装扮桌面”这句话的威力要大上几百倍。“是啊,这样的桌面真是太美了!我相信你们读一读自己面前的魔法书——教材,很快也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样的预设,立即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电脑、学生与教材的心里距离,在预设中生成了对“装扮桌面”方法的强烈探究欲望。 情境预设,体验生成 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世界,如果你能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省,并学以致用发挥出他们力所能及的作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升华,才真正实现了它的课程价值。 我曾借班上过浙江摄影出版社四上《第11课图文并茂赞西湖》这样的一节公开课:要求学生在前一课用艺术字写标题的有关西湖Word文章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合理的设置,最终完成一篇图文并茂赞西湖的Word论文。如果照教材一样围绕着西湖的话题地进行教学的话,我相信一堂课会波澜不惊,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我们的教学如果经常这样一成不变的话,我敢保证不用过多久孩子们就会从一开始时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慢慢走向反应平淡,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我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突破口,引起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个创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预设过程。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选择学生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我课前在网上花了一些时间搜索到了一个Flash环保短片《一口水》: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男孩阿土,他用爷爷当宝贝一样储存下来的一口水完成了漱口、洗脸和洗手等一系列我们孩子根本无法想象的洗漱工作,最后还把洗下来的这一口水拿给狗喝。这个同龄孩子生活中真实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 案例2: 引入(师):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环保故事《一口水》,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师:欣赏完这个故事后,对比一下自己的生活,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纷纷道出自己的心声:我们真幸福!我为自己洗澡时浪费了一大缸的水感到羞愧。我要改掉洗手时水笼头开得哗哗响的坏习惯…… 师:是啊,饱汉不知饿汉饥!生活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一辈子只洗过一次澡,能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次水成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生的奢望…… 请大家打开自己文件夹里有关“西北缺水”的Word论文和图片,仔细阅读一下。 学生仔细阅读有关Word论文和相关图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图片,使孩子们对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严重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心灵上受到了更大的强烈震撼。 师:是啊,生活中还有不少人不珍惜水,大量地浪费水资源。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互动: 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我们可以上街向人们做宣传,注意节约用水; …… 师:是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号召人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用水。 ( 通过观看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到说出自己的观后感,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节约用水的强烈愿望,制作节约用水的宣传海报水到渠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进入角色,运用刚学过的艺术字写出了醒目的宣传标题,并提出了不少实效问题:光有文字说服力不强,怎么办?如何把这些缺水的图片插入Word论文中?图片太大,怎么办?图片放在什么位置好看?图片是不是越多越好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制作节约用水的宣传海报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大家充分体验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人人参与到节约用水的宣传海报制作活动中来,情绪高涨,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宣传海报很快出炉了。当然,最大的收获还是在学生的心灵中形成了一种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三、探究学习,促进生成 如果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以及教师灵活捕捉有效生成的教学机智,那么,课堂上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就无从说起。我们教师应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凸显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预设,在精心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才智,在探究学习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地实现高效生成,让课堂呈现动态上升的、生机勃勃的繁荣生成景象,使课堂演绎出高潮不断的精彩。 在上面案例1的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借助于书本和老师的引导,很快学会了装扮桌面的方法,不少学生还沉浸在更换“显示属性”对话框中仅有的几个不同背景图片中,但是立即有几个学生站起来汇报自己发现的问题:“怎么没有可爱的喜洋洋图片呢?”,“怎么没有老师的照片呢?”这就是动态的课堂中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这时候我紧紧捕捉住了这个契机:“是啊!现成的背景图片太少了,而且未必是我们每个人喜欢的,那怎么把我们最爱的图片装扮到桌面上去呢?再仔细看看对话框中还有什么秘密我们没有发现呢?”这时学生动态反馈出来的信息为进一步探究学习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这就是有效生成的最好契机。经过学生们的进一步探究发现,立即找到了“浏览”按钮的奥秘,可以把外来的更多的精彩图片装扮到桌面上。这时候恰到好处地告诉孩子们我事先精心预设好的精彩背景图片的位置——“D:\精彩的桌面”,里面有可爱的喜洋洋系列、小熊维尼等许多卡通系列、篮球明星,还有学生带来的生活照……新一轮的探究高潮又开始了! 我就是这样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捕捉住了教学的有效信息,及时地触发了学生的探究热点并生成了更丰富、更精彩的学习资源,为我们的课堂平添了不少色彩。 四、调整预设,机智生成 预设是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然而在动态的课堂中,常常会有不曾预约的画面,甚至是没有料到的异常现象和突发事件出现,使我们难以再按正常的预设进行教学。如果这些节外生枝的事情处理不当,就会大大地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于损坏电脑。 [意外事件]《虚拟旅游》片段: 学生们在驾驭“百度”等网络快车搜索并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后,正在运用搜索功能打开一种更新颖、更刺激的虚拟旅游方式——“三维全景图”时,异常就出现了!因下午网速、网络的原因,“三维全景图”打开速度有点慢,在短暂的等待时间里,一个男生拿出口袋里的两块“磁铁”在电脑屏幕前玩了起来,一会儿他就发现了新大陆了:自己的电脑屏幕出现了“大变脸”:有的地方是一圈彩虹状的光晕,有的地方变得黑黑的一片。他觉得好玩,又快速地在左右两个同桌的屏幕上玩了起来。等我发现异常,已经有四五台电脑的屏幕已经狼籍一片,变得惨不忍睹了。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大发雷庭,狂风暴雨的批评能解决问题的实质吗?我立即让全班同学的视线转移到这几台电脑屏幕,询问学生:“是什么给这几台电脑屏幕使了这么大的魔法?”这个男生立即高高举起了自己手里的磁铁。我立即叫大家利用刚学会的搜索引擎搜索一下“磁铁”给显示器造成的伤害,如何消磁(除去黑糊糊的电脑屏幕),如果处理不当会有什么更严重的后果?通过查找,大家不仅发现了显示器被磁化的原因,也发现了消磁的几种方法:显示器电源关闭后再重新打开,就可自动消磁;用显示器自带的消磁功能……有的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当然,如果磁化太严重,或者发现得太晚了,显示器就很难恢复了。我正是利用这个“不曾预约的意外”,既保护了一个小小探险家的探索欲望,又注意对课堂上生成因素的巧妙把握,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提升了我们课堂学习的价值,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了活力,学生的探究天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真可谓一举两得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个精彩的课堂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离不开课堂中动态的生成,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发挥师生的智慧,一定能机智地促进课堂的高效生成,让“精彩预设”和“高效生成”成为我们信息课堂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琨武 [预设与生成]有效教学“预设”不容忽视[J] 《新课程研究》 2006.2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