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字数:4218
【关键词】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重组 中国上市公司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摘要】在中外企业中,盈余管理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对盈余管理进行具体分析,可将盈余管理分为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披露管理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理的主要手段。
一.盈余管理的概述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业绩指标是衡量企业价值的外在表现,而衡量公司经营状况、评价公司价值、利润分配、纳税等方面盈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来说,企业的盈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和对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存在,会计权责发生制下会计职业判断,以及会计准则弹性的客观存在,都使管理者产生调节盈余的动机。管理者调节盈余目标的不同,会导致对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及调节方式方法等一系列不同。由于人们对盈余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很容易把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及盈余做假等概念混为一谈。事实上,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即会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