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317
论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与分析
[摘要]:传统的会计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但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计量模式已难以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允价值计量观念逐步的引入了社会,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探讨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关键词]:会计计量、计量模式、计量属性
一、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模式的定义
会计计量:是指针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进行衡量、 计算和确定,并将其转化为以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也完成了在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财务报表等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所谓的传统会计计量模式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用名义货币来计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这种计量模式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交换中投入价值的目的为了得到增值,所谓的增值也只局限于在对投入价值补偿保全的基础上。不同的会计对象,选择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便不同,故形成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计量模式。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结构
计量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成本计量模式:是资产的传统计量模式,它的优点是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有利于反映资产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缺点是容易受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这种计量模式应主要用于对货币性流动资产和各种负债进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