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概念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过程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起源
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现状
(一)外国公司开发的经过汉化的会计软件
(二)国内软件商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
(三)国内企业用户与开发商联合开发的专用性大型会计软件
(四)以会计软件为核心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
(二)缺乏电算化复合人才
(三)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措施
(一)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二)强化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操作业务素质
(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加快电算化法制建设,规范会计电算化标准化行为
内 容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发展速度日趋加快,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经济发展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迈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促进企业科学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为根本目的,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通用化的各项因素,并从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等入手,提出了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根本举措。
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现状和完善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工作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商品化会计软件从软件功能、系统结构、适用范围等方面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会计软件的功能体系向管理型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的会计职能也从单一的核算型模式发展成为既有核算又有管理的综合型模式。要使企业在市场上充满活力,要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目前,我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发展比较成熟,正不断向标准化与通用化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因此,就要展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现状的总体分析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高效实施。
一、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概念
电算化会计系统是通过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加工会计数据,提供会计信息的系统。一般我们把各种原始会计^^文档称为会计数据,各种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原始凭证是会计数据的载体。会计电算化系统通过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加工处理、存储、传输、输出将这些会计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最后,这些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由会计数据、会计人员、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以及系统运行规范等要素组成。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过程
会计电算化业务过程主要包括采购/付款、生产/转换、销售/收款、人力、财务等循环,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凭证录入、审核、修改、查询、记账和结账工作。对原始凭证的录入应首先选择凭证类型,输入制单日期,凭证按月、分凭证类型自动持续编号;然后依次输入附件张数、摘要、会计科目、帮助核算信息、金额等;对凭证进行审核后可以进行记账、查询、结账等工作。采购/支付、转换、销售/收款过程是一个物质流的过程,而人力、财务过程是人力、资金流过程,财务报告是对信息流进行记录、处理、输出而产生的,是一个财务报告过程。
在信息化社会,会计人员的价值主要通过解决会计业务问题来体现,会计业务问题的解决要综合信息处理、信息质量、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等要素。会计人员在解决会计业务问题时要考虑到与企业的业务过程的一致性,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还要关注物质流、人力、财务流之间的关系、企业风险与机会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起源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 将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1946年诞生于美国。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用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标志着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的产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愈来愈发挥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探讨和分析也更显得重要。会计电算化系统包括以下三个主体:操作员、计算机、会计软件。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200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软件业的发展,使得国内电算化业的产品琳琅满目。据了解,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部门所使用的会计软件,包括以会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软件,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外国公司开发的经过汉化的会计软件
包括在国外软件摸板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处理的会计软件。由于它以国际会计准则设计的,这种软件对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极高,而且不太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制度。另一方面,无论从软件售价还是服务费用都较为昂贵。因此,其主要使用对象为外国独资和中外合资以及少数国内知名企业。
(二)国内软件商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
这种会计软件由于是由国内软件商汇集各方面专家共同开发的,多数又经过财政部评审,软件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操作也相对简便。由于这类软件一般只包括基本财务模块,因此软件实施周期短、见效快、基本免维护。缺点是由于各企业在产品成本方面的差异,成本部分和分析、预算等模块不是很好用。目前这类软件在市场上的比例最大。
(三)国内企业用户与开发商联合开发的专用性大型会计软件
这一软件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性企业集团牵头组织力量与软件开发商研制的,只适用于本行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这种软件业务适应性强、软件集中开发、管理和维护方便且更新及时,又相对节省资金。但由于毕竟企业用户和软件开发商之间在业务理解上存在代沟,因此,需求设计的完善需要很长时间。
(四)以会计软件为核心
拓展其他管理功能后开发的“管理型”会计软件。这种软件业务以会计信息流为主,其他业务为辅,在保持原会计功能模块的同时汇集了企业销、供、产和不同功能模块。这种软件由于涵盖业务范围大,多以大型数据库软件为支持,形成了一个大的管理系统。因此,其上马难度和资金耗费要大些。可以说,目前这类软件主要通过“行业化设计、功能化模块、对象化开发”的产品模式,用户主要在大中型企业。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
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再加上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认识不清,对会计电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建设很陌生,还停留在企业独立运作的阶段,企业间的管理会计、管理模式存在了很大的差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也还很不足,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这些都直接导致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帐”, 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而不注意软件升级的状况。因此,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就给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局部模块上还要具有一定的差异化。
(二)缺乏电算化复合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缺乏,没有系统性。所以,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费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各种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单位日常事务及个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合通用化的推进,加强人才建设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合通用化建设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
在电算化实施中,财务数据与业务不能共享,致使财务软件只在财务部门使用,不仅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隔绝,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财务部门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性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具体表现在:①内部人员对原始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虚假。②磁性介质易受损坏,信息和数据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③电算化系统遭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等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安全性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实现系统更安全的运作,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过程中应该加以解决的问题。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措施
(一)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
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等工作。
(二)强化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操作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时,就束手无策,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内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
1. 实体安全控制。实体安全涉及到计算机主机房的环境和各种技术安全要求、光和磁介质等数据存贮体的存放和保护。计算机机房应该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恒温等技术条件。
2. 网络安全控制。网络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比单机系统更高的要求。如果安全控制设计不好,会带来比单机系统更大的损失。针对网络的特点,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1)用户权限设置。从业务范围出发,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设置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员、数据管理员和专职会计员等岗位,层层负责,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把各项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能授予不同岗位的用户,并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2)密码设置。每一用户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避免使用易破译的密码。(3)对存储在网络上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加密。在网络中传播数据前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作相应的解密处理,并定期更新加密密码。
3. 病毒的防范与控制。防范病毒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软件、软盘及计算机系统的采购和更新要通过计算机病毒检测后才可使用;专机专用;建立软盘管理制度,同时防止乱拷贝软盘;安装防病毒卡和反病毒软件,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由于许多病毒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所以应采用网上防火墙技术。
(四)加快电算化法制建设,规范会计电算化标准化行为
立法方面,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使用者的权益,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普及,在给会计人员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信息的安全隐患。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要以《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为基本准则,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的加以执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才能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使会计电算化更趋于成熟完善与普及。
参 考 文 献
1、会计电算化://baike.baidu.com/subview/228831/5249971.htm
2、胡艺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0期
3、马贞,袁红波,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科技资讯,2007(1):18~19
4、孔延平,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9):67
5、在职硕士会计^文档://fanwen.lwenwang.cn/
6、程筱梅,浅谈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