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收账款风险的涵义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
(1)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虚增经营成果,致使利润增长与现金流量严重脱节
(3)增加了企业的费用
(4)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企业资金循环
(5) 坏账几率增大,导致企业资产损失
三、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1)内部原因
(2)外部原因
四、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策略
内 容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明显增多,因此,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应收账款运行全过程提出了防范和控制措施,
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大、账龄老化、坏账比例大。据统计,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比重高达5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水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造成很多企业应收账款成了呆账、坏账,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成为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是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应收账款风险的涵义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债权、债务关系在清偿时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在未来回收的额度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
随着应收账款的增加而增加的收入,虽然款未收到,却视同销售,必须申报增值税等流转税,产生的利润,必须缴纳所得税,这样就形成资金的超前支付。应收账款虽然使得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流增加。因此,在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回收之前,企业必须动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剧企业的现金短缺状况。
(1)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赊销其实并未真正增加企业现金流入,相反,会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从而加速了企业现金的流出。并且应收账款过多增加了会计人员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最终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成本,使大量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出现现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虚增经营成果,致使利润增长与现金流量严重脱节
在权责发生制下,没有货款回笼的销售收入仍需确认,这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账上利润增加,无形中夸大了营业利润,并最终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导致利润增长与现金流量严重脱节,陷入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境。
(3)增加了企业的费用
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各项费用的增加。首先被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不断上升,导致被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其次,在催收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各项管理费用加大,使得资金丧失了盈利机会。
(4)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企业资金循环
资金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过多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
(5)坏账几率增大,导致企业资产损失
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一些企业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初,为了尽快打开销路,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大量的采取赊销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这就容易导致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就直接成为坏账,不能带来收益的应收账款就不能视为企业的资产,应视为企业的损失,从而减少企业的净收益和净资产。
由此可见,应收账款的存在对企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分析与测定,随时掌控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状况,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和规避风险
三、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当前,形成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内部原因
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十分缺乏。
(1)信用管理不健全
客户的信用风险是客户不良的信用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客户信用差是造成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原因。目前企业对客户的信用是在主观决策控制下运作的,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企业没有统一的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对客户的信用档案不完整,信用决策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企业盲目的提供信用政策,从而导致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
(2)企业追求片面的竞争,缺乏风险防范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在成本、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的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有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增加销量,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用赊销策略去抢占市场,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3)商品质量因素
商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及品种是否齐全都会影响销量。一些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差不符合客户的要求,最终导致客户延期付款,甚至拒付。这也是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4)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上来看,一方面企业未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缺乏规避风险的自动预警机制及财产保全机制。现有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信用管理的职责不分明,应收账款管理不力,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客户信用档案,没有系统完整的客户历史信用记录,从而使企业的信用管理缺乏基础。
(5)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某些企业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往往将工资与销售量联系在一起,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手人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给企业经营背上沉重包袱。
2、外部原因
市场竞争激烈是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断攀升,风险不断加大的外部原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而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大多企业向客户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信用条件,以获得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应收账款风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和资信评级
企业应广泛收集有关客户信用状况的^^文档,包括1)基本信息。主要是客户的注册信息。2)历史进程。客户的重大变更事件。3)组织管理。包括客户股东机构、组织机构及主要管理人员背景。4)经营状况。包括客户主营业务、主要供应商及付款方式、产量、销售、付款方式等。5)财务状况。包括客户的财务报表和重要财务指标分析。6)信用记录。包括客户在银行、工商、税务等处的公共记录,同行评价等。7)行业分析。包括行业的产品概况、产品需求、竞争环境等。可据此建立客户信息库。
企业可对客户信息根据“5C”系统进行判定,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还款能力、资本实力、担保和经营环境条件五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5C分析法也可应用在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评价,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通过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管理,企业可以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投入不同的人力和物力,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促进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和信用风险的降低,同时也为公司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客户。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期限。适当的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在经过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后可视情况给予相应的付款期限。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有现金折扣条件,即在规定期限内付款,则能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
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但它实际上也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经过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后,即可定出对该客户的信用额度。但是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情况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应对其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也就是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进行资信调查,信用额度也要随之调整。
3、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签订规范的销售合同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研发出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果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公司的产品技术含量独一无二且成本低的话,客户必定会为保留这个供应商而对付款做出相应的优惠条件,缩短付款期限,甚至采取预付款方式合作。企业更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要签订紧密的销售合同,以便后期货款催收工作有据可依。企业供货业务必须签订加盖了有效印章的《购销协议》、《买卖合同》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如果业务往来频繁,结款方式要注明是现款现货、还是固定的周期性结款;如果是一次性交易,则对结款日期应做出具体到几月几号的规定;如果付款方式是汇票的话,要注明是商业承兑还是银行承兑,汇票期限也要考虑到。企业尽量选择对自身有利的结算方式,加速资金回笼。
4、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定正确的收款制度
严格的收款制度,虽然可以减少坏账及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但会增加收账费用,反之,又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的成本及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应制定最佳的收款政策,在增加收款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及机会成本之间权衡,使收账成本最低,企业效益最大。
(1)定期的对账制度。经常客户不能够按发票回款,到期的发票金额为100万,而客户只能给90万,那10万元货款则是垫支其它费用,如质量索赔款、广告费用或者就是发票的货物数量客户不确认,耽误了回款。因此,应该与客户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不但要核对未付发票金额还要核对清楚发货数量和客户确认数量。发货数量每月都要核对,已开票的应付账款金额每隔三月或半年也必须同客户核对一次。财务一定要根据客户确认数量开具发票,以免产生退票带来的垫付税金的风险。
(2)严格的追查制度和强有力的催收制度。花时间和费用去追回一笔金额小的逾期款,可能产生的收款费用高于款项本身,但也值得去追索,为的是告知客户企业执行其信用和收款制度的严肃性。所以对逾期未收的账款要有严格的追查制度。强有力的催收制度也很重要。企业应定时、定次向客户发送催款通知,对应收账款实行跟踪管理。对于催款事宜,企业应明确相关负责人,制定奖惩制度,以提高催收人员的积极性。
5、严格控制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销售预算、发货、仓库管理、奖惩及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企业销售业务的合同洽谈、配货及发货、开票、出货及收款等业务应当由不同部门人员完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稽核。销售部门主要负责办理配货及发货等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发货审核,销售款项结算纪录、对账和督促管理货款回收;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和各个环节要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应收账款方面出现潜在的问题,要向领导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以上各岗位应恪尽职守、认真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缩短应收账款的收款周期,减少呆账。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策略
1、提高应收账款风险识别及评估能力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全面、准确的对客户信息进行识别,为资信评级和信用额度审批提供依据,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包括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市场网络、销售能力、组织管理、负责人的个人^^文档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了解,据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客户标准模式和预警机制,这样才能加速应收账款的资金回笼,有效降低坏账率。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引入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对赊销的客户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用等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客户信用等级,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根据不同用户的信用等级差别,结合产品销售市场占有率,生产需求状况及趋势变化等,合理确定每一个客户的赊销额和赊销期限。
2、加强应收账款赊销控制
建立赊销申报制度。财务部门和信用部门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信用部门在对客户资信情况调查后,需重点标明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才能做出赊销决策。要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状况,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对客户的欠款尽可能地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未完全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企业;明确规定个人的职权范围,对超限额赊销或未经审批的赊销应予以处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3、强化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
财务部门应配合信用部门的工作,设立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通过设计和填报各种表格,随时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动态情况,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应收账款明细表对客户的欠款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定期公布应收账款的催收计划。企业对每项应收账款要落实责任人,限期收回。企业在收到全额货款时,一定要把所有的销售^^文档保管好。这些销售^^文档包括:销售合同、订单、发票、往来传真和信件、货运单据、信用申请表等一切能够证明企业对应收账款具有权利的文件。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是企业维持市场份额的关键,因此,对于非恶意的客户应继续保持业务往来,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完整收回欠款,对不良客户应采取一切合法手段,将应收账款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的收款方式并无明确标准,企业信用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手段,既要维护企业利益,减少企业损失,又要尽可能地维持与客户的关系。
4、加强应收账款的过程控制
做好基础记录,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编制账龄分析表,分析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确保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监督。
总之,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应作为企业一项长期的、制度化的工作来抓,使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冯俊萍 国内企业海外应收账款成因及风险分析,《财会学习》,2008年第11期
2、郭天明 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经贸》,2008年6月105期
3、郭秀国 浅谈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与防范,《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1期
4、韩成毅 新准则下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看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12月
5、张小军 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河南科技 2009年第10期
6、任富利 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资治文摘 2009年第1期
7、王东艳 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年第5期
8、曾玉萍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现代商业 200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