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简介
二、宁波罗伦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原材料控制方面
(二)人工成本控制方面
(三)制造费用控制方面
(四)管理控制方面
三、宁波罗伦莱公司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的优化设计
原材料费用的控制
人工成本的控制
制造费用的控制
管理的控制
四、总结
关于宁波罗伦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本控制分析与改进
摘要:成本控制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成本进行良好控制可以保证成本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促进、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成本控制。本文就宁波罗伦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本控制分析与改进。
公司简介
宁波罗伦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滨海城市——宁波,地址:象山县爵溪街道北塘工业区新建路,公司成立于1998年,企业性质属民营企业。全公司员工58人,其中有职称资格15人(高级职称俩位)。现有厂区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从产品研发、小试、中试、生产中的全套专业仪器、设备,采用当代先进的测试、设备。公司产品有苯胺、硝基苯、三氯碳酰苯胺(是一种白色细微粉末,无毒、安全、稳定性强的优良杀菌剂)等。
宁波罗伦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化工原料市场一直处于震荡上涨行情,化工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受原料价格变动影响导致成本偏高。对于处于市场成熟期的产品,要想从产品的功能或服务上提升价值是非常困难的,行业竞争的残酷不言而喻。
以下以宁波罗伦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2009-2011年
制造成本费用明细表为例: 单位:万元
项目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合计
2009年
2537.47
109.38
135.16
2782.01
2010年
2956.83
121.24
145.35
3223.42
2011年
3672.14
143.56
152.77
3968.47
通过对2009-2011年公司制造成本构成比较发现,近三年来公司制造成本逐年递增,主要是直接材料成本偏高,直接材料占制造成本90%以上之多。因此,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控制直接材料成本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的成本控制就先从原材料控制说起。
(一)原材料控制方面
原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的评审标准比较宽松,采购标准比较低,致使购入一些低质高价的原材料。这些材料用到生产中,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造成大量的返工,而且还影响企业的信誉,导致更大的损失。
在原材料采购管理方面缺乏管理和监督,公司原材料的采购都是由采购部门一并处理的,包括材料的审核、批准、采购计划的编制等。采购人员任职时间比较长特别是采购部门负责人,对采购员管理和监督不力,造成了一些幕后交易、权钱交易、吃回扣,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采购和仓储为同一个部门,对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数量、品种不能进行有效监督,使采购的物质低质高价、数量不符、质检不合格等现象都被掩盖了,所产生的损失都摊入到产品成本中去。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在原材料库存控制方面,虽然公司采用ABC分析法,但是由于仓库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公司生产环节等其他因素的存在,导致原材料的库存管理混乱,从而影响了公司的生产进度和工作效率。
人工成本控制方面
公司在这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没有对人工费用下达指标,经济责任制考核不彻底,各生产车间没有降低人工成本的压力。人工成本的核算和分配方法并不合理,当工作量下降利润下降时,企业仍然力争基数保留不动,并将工资指标全部提出计入成本。这样必然使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人为的上升,不能真正体现出完成工作量的多少。公司在人工成本虽然已经订立了一些标准,但是由于公司的考核制度和措施没有到位,使得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能够很好的去贯彻执行。进而,影响职工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对公司的日常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制造费用控制方面
公司产品制造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其中固定费用主要为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设备厂房维修、办公用品费等,变动费用为生产过程中的机、物、料的消耗、小修理费等。制造费用其分摊由公司财务部统一分摊于全部产品成本中。以当月完成的实际工时为分母,以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为分子,计算当月小时费用率,然后按产品所发生的实用工时分摊费用。制造费用按这种方法分摊由于实际工时的操作者自报,存在的随意性较大。
管理控制方面
企业只是对各成本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制定了一系列的成本管理制度,没有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人,没有针对物质、产品、管理执行情况以及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制定相应的责任考核机制。这样就出现了没有将制度执行的好坏与责任人的权力和利益相结合的现状,导致执行的责任人置身于制度之外,不关心成本控制的情况,使得企业所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而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宁波罗伦莱公司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的优化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公司目前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方法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公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不适应公司新的发展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重点从原材料、人工、费用和管理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原材料费用的控制
原材料费用的控制可细分为采购中的原材料控制、库存过程中的原材料控制和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控制。
1.采购过程中原材料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点:
(1).建立一套供应商评选制度。该制度包括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信誉和供货制度等指标。采购中对供应商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为保障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合格,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要求应是第一位的。在质量第一的前提下,要确立价格最优的原则。除此之外还应看供应商是否有良好的信誉和资质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以便能提供方便、周到、快捷的服务,以满足公司的需要。
(2).采购计划的订立。按照公司的产品生产情况,根据一个季度或年度的原材料的实际用量,各个车间各种产品分别汇总得出原材料的需求总量,考虑一定的变动情况科学地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建立一套按先出计划,后采购,再入库的措施,从而降低盲目采购的现象。
(3).查询以往采购记录和当前市场行情。以往的记录可以和现在的市场信息作一个比较。让企业对市场信息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可为选择供应商提供依据。
(4).制定采购人员回避制度。公司的总经理和主管物质的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在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担任负责人,这可以有效控制指定供应商的现象。
(5).给供应商提供参考意见。为了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及让供求双方都获得相应的利益。公司应该将自己获得的市场信息告之供应商,供应商也可以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双方达到共赢。
2.库存过程中原材料的控制
公司对购入的每一材料都应在入库前仔细挑选。购入的材料在收货时不可能都逐一地检验,一般只是抽查,所以入库前的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经过检验的材料才能发出进入到生产工序中去。这才能保证所产出的产品在源头上有质量保证,减少每一道工序中因材料不合格产出废品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可使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
改变原先仓库管理人员对原材料的管理方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成本较高并且经常使用到的原材料上面,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工作进度。采购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更多关注这些价格高,用量多的原材料上面,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准备。这样更有利于原材料的控制。特别是那些单位金额较大的原材料。
3.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车间工艺员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监督现场操作,要经常收集^^文档,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车间设备员要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符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工艺参数的执行。对上述措施如发生偏差,公司应及时纠正,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要查明责任者,分情况、分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
(二)人工成本的控制
根据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控制工资总额,提高劳动生产率。财务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部做好定额定员工作,提出合理的配备劳动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核算方法。劳动定额是规定生产单位应该耗用的时间(工时定额),或者在单位时间内应该生产多少产品(从产量定额)。劳动定额是监督劳动效率的依据,企业应加强劳动定额的管理,健全工时记录、产量记录、严格控制非劳动记录,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减少或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增加,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时的工资支出。
(三)制造费用的控制
针对公司的制造费用存在车间工人自报,随意性较大的缺陷,可以实行指标分解,按费用性质和发生地点归口分级责任单位。车间使用的项目,如机物料、低值易耗品和劳保用品,应由各车间负责管理,其中与班组有关的费用,还应分解成若干小指标,下达到班组以及个人,由他们负责执行。向各有关部门下达的制造费用指标定额,要按月确定费用指标。各部门要在确定指标范围内控制费用开支,对于变动费用,要对下达的指标进行考核,根据生产任务的增加或减少要有相应的调整手段,以使指标下达的公平合理。同时,应结合工时、工人人数、设备数量和产量的多少控制费用开支。
即使反映和经常监督、控制费用的日常开支。各部门按公司下达的指标控制各种费用的支付,超额时要经过一定审批手续,月末结余要将未用金额填写清楚。这样有利于各部门对费用开支进行控制,随时了解尚未开支的数额;同时,也便于各个有关费用分类管理,便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经常检查。
(四)管理的控制
严格的成本控制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控制是必需的,公司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
1.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原则
对领导层的要求:重视并全力支持;具有完成成本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唯有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才能逐渐取得成效;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
对员工的要求:具有控制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
2.调动全体员工成本控制积极性
控制标准虽然会有主观成分,但对一名下属的业绩评价,应尽可能实事求是,减少个人偏见和主观性。同时,在公司的成本控制管理中要鼓励参与制订标准,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实际情况,而了解实情会激发员工士气,自觉适应工作的需要。公正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有效方法,如果努力之后未得到肯定的评价,取得好的业绩未得到奖励,或没有努力的人却得到奖励,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3.明确职责
要真正实现公司的成本控制,必须明确各部门经理的职责以及他们下属的职责,直到每一位员工,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他们该做的,该负责的。
4.必要的培训制度
高素质是作为公司员工的重要条件。各职能部门也经常让自己的员工参加公司的各类相关培训,但关于成本控制方面的课程极少,甚至没有,所以要加强成本控制方面的培训。
四、总结
在以上分析中,对公司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了描述,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原材料的控制方面着重提出了在采购过程中的意见,强化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的控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实施公开、公正的采购。同时加强人工成本的控制,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在制造方面的分摊更加公平、合理,从而正确反映产品成本,有利于成本控制。公司作为一家化工制造型公司,原材料占其成本费用的90%之多。如果原材料的成本能够很好的得到控制的话,那么公司的产品将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现在公司的成本控制只是针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方面进行的,是一种狭义的成本控制,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生产达到较大规模,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时,可以采用较为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树立战略成本意识观念,按照战略成本的要求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变革,这种变革将成本对象从单纯地关注企业内部生产活动,延伸到企业外部,例如:产品前景、客户服务等方面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重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建立适合公司发展的成本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李学峰,加强成本控制建设节约型企业,会计之友,2006年第4期
马宏伟,袁清华,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年第6期
孙琦红,浅谈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时代经贸,2008,(118)
牛立群,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探讨,科学理财,2008,(9)
吴中春,成本控制主题的发展:战略成本控制,现代管理科学,2007(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国百科网,20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