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绪论.............. ..... ..... ..... ..... ..... ...........................2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 ..... ...................2
(二)、主要研究方法.................... ..... ..... ..... ......................3
二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的概述......... ..... ..... ..... ........................3
(一)、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 ..... ..... ..... .....................4
(二)、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 ..... ..... ..... ...............4
三、 预算会计不同记账方法的对比............. ..... ..... ..... .................6
(一)、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的对比............... ..... ..... .................6
(二)、收付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的对比.......... ..... ..... ..... ................7
四、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在运用中的重要性.......... ..... ..... ..... ..............8
内容摘要
预算会计以满足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预算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意义,以保护和促进我们的政府预算改革。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其核算对象即是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而预算会计记账方法是用于记载所有资金往来发生,来龙去脉的一个方式。主要方法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又主要包括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又分为单式借贷记账法和复式借贷记账法。其中,复式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记账方法,在我国预算会计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记账方法。
关键词:预算会计,记账方法 ,政府预算,借贷记账法,重要性。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的探索与发展
一、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国家作为一个大的会计主体,涉及的资金特别的大,这时候需要一套完善的会计记账方法来使之顺利运行。一般地说,会计核算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反映和监督的内容。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其核算对象即是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由于具体的会计主体不同,核算对象也有差异。 财政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为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将国民经济中新创造的一部分国民收入以税收、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及其他收入形式集中起来,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要求,通过政府预算进行再分配,用于满足事业单位完成事业计划、行政单位执行行政任务及各项投资的需要。因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财政总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及其执行情况,反映为各级财政总预算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的情况。 国有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项事业计划。其经费来源,除国家拨补的预算资金外,还有单位自行组织的各项收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在完成事业任务向社会提供各种事业服务的同时,通过市场交换取得的事业收人将在事业单位的收人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象,不仅仅是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情况,而是扩展为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对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记录、反映和监督。 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及党派、政协机关等行政单位,其业务活动的目标是行使政府职能,完成行政任务。作为国家政权机构,其活动经费应由预算拨款弥补,而且实行政企分开,行政单位要与所属经济实体脱钩,不允许单位利用自身经济资源从事经营活动。因此,财政拨付的预算资金是行政单位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对象以预算拨款为主,全面核算、反映和监督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
由此可见预算会计在国家政策中越来越重要,其记账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记账方法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又有几种具体的记账方法,分别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而在现行预算会计记账方法中我国从1993年以来采用的是国际通用借贷记账法,在此之前采用的是资金收付记账法、单式借贷记账法及增减记账法等。本文主要论述主要几种记账方法。
(二)、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历史事实,对我国预算会计记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来说明预算会计记账方法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建国以来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的探索和发展加以总结说明。
二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的概述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种类繁多,历史以来我们不断的总结与探索,多年来终于形成了一套适合国家的方法。预算会计记账方法主要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而按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复式记账法又分为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又分为单式借贷记账和复式借贷记账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种记账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
很早以前我国封建社会就发明了最简单的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对于部分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主要特点是:1、账户设置不完整,单式记账法通常只设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少数账户,其他账户都不设置;2、只按时序反映一部分经济业务,只反映能引起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增减变化的经济业务;3、只反映一部分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单式记账法只反映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等的增减变动对导致其发生变动的原因不予反应;4、不能进行总体试算平衡,因为单式记账法没有记录所有的经济业务,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也只是一个方面,因此不能进行全面的试算平衡。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只记“银行存款”账,不记“原材料”账;购买材料,货款未付时,只记“应付账款”账,不记“原材料”账;收到应收款或偿付应付款时,则同时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账和“应收账款”账。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材料物资的耗用等经济业务,因不涉及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付,故而不予登记。
后来又逐步发展为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主要特点是:1.复式记账法能相互联系地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从而如实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2.复式记账使有关会计科目之间形成了清晰的对应关系,便于了解交易或事项的内容,检查交易或事项是否合理合法。3.复式记账法下,会计科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可利用各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及余额之间相关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试算平衡,检查会计科目的记录是否正确,从而保证会计科目的记录正确无误。
(二)、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是以预算资金活动为记账主体,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记账原理,来反映预算资金的收入、付出和结存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的特点是:1、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收入资金时,就记入有关账目的“收分”,付出资金时,就记入有关账户的“付分”。这种记账符号和登账方向同预算收入、支出含义一致,易为人们理解。2、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资金来源反映资金的来路,资金运用反映资金的去向,资金结存反映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实有数。这种分类方法所确定的记账结构体现了国家预算收入、支出、结存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3、其平衡公式是: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这个公式的理论依据是从一定来源取得的预算资金合计数,减去运用于各方面的资金合计数,必然等于实存资金的合计数。4、其账户结构是: 资金来源类账户,收方记资金来源的增加数;付方记资金来源的减少数或转销数;余额在收方,表示实有资金来源数。
增减记账法是以“增”、“减”为记账符号,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为理论基础,直接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它是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曾经实行的一种特有的记账方法。该法经过试行,于1964年开始,在我国商业系统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也有采用这种记账方法的。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增减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主要特点:1、是以“增”和“减”为记账符号,凡经济业务引起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增加,就在账户中记增;凡经济业务引起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减少,就在账户中记减。“增”、“减”符号同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的增加、减少意思一致,使符号的文字含义也名副其实,直接表达会计事项所涉及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2、增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金占用金额=资金来源总额”。3、全部账户固定地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类,不能设置双重性账户。如不能把“其他应收款”账户和“其他应付款”账户合并设置“其他往来”财户;不能把“应付账款”账户和“预付账款”账户合并设置“应付账款”账户;不能把“应收账款”账户和“预收账款”账户合并设置“应收账款”账户等。4、凡涉及到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类账户的经济业务,同时记入增加或记入减少,同增或同减的金额相等;凡涉及到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一类账户的经济业务,记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简而言这,两类账户,同增同减,金额相等;同类账户,有增有减,金额相等。5、两类账户的余额和增减发生额的差额必须相等,并用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借贷记账法是重要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被誉为“人类聪明的绝妙创造”。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于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相互联系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来踪去迹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特点:1、以“借”和“贷”二字表示记账符号。2、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律。4、账户的借方与贷方保持平衡关系。资产类账户包括资产和支出,在记账时遵循以下规律: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负债类账户包括负债、净资产、收入,在记账时遵循以下规律: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总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单式借贷记账法
初创“单式借贷记账法”:1211年的佛罗伦萨银行分类账簿,运用的是最初的单式借贷账法。13世纪初,私人资本还很有限,所谓“银行”相当于中国的钱庄,业主既是财产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还是兼职会计员。早期银行必须具备贷主和借主两本分类账簿。除“安东·克洛”账户外,还列示了甲、乙、丙三个自然人存款账户,余额一律是贷方,说明这是“贷主分类账簿”。贷主分类账户核算贷主存入多少钱,便于计算应付贷主利息。银行业主还应当有一本出借资金的“借主分类账簿”。银行业主吸收了存款,加上资本金用于出借,便于计算应收借主利息,借主利息-贷主利息=毛利润。毛利润减去实际支出的费用就是损益。账簿的操作者是银行业主,他应当是借贷记账法的发明者。佛罗伦萨银行业主处理转账交易:例如“公元1211年5月8日,乙客户委托丙客户运输胡椒,支付运费40杜卡特,委托银行代为转账”的经济事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是:借记“乙客户”账户40杜卡特,贷记“丙客户”账户40杜卡特,是为复式借贷账法。又如,安东·克洛存款1000杜卡特。记账者仅需开设“安东·克洛”账户,不需要开设现金账户,因为现金放在商人的口袋里,可以说是“肉”烂在锅里,可以统一称为单式借贷账法。在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混用时代,可以称谓初创“单式借贷账法”。
2、复式借贷记账法
单式借贷记账法发展为复式借贷账法:经过283年发展,借贷记账法在威尼斯城已经相当完善,卢卡·帕乔利总结操作经验撰写会计学教材《簿记论》,为借贷记账法开创会计学书面理论。《簿记论》说:“‘借贷’这两个符号是根据威尼斯城的习惯使用而来的”,“一般总是应先说明借方,然后才紧接着说明贷方”。“你必须遵循习惯。”该书使用“习惯”一词达10多处,“习惯”二字仿佛是借贷记账法的全部理论,可以称谓“习惯论”。西式借贷记账法的创造者是商人,总结者是学者卢卡·帕乔利。此后,借贷记账法传入大西洋沿岸国家,进而传入美国,逐步统治了世界会计学论坛,发展成为现代会计学。今天的复式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于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相互联系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来踪去迹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三 、预算会计不同记账方法的对比
(一)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的对比
我国封建社会奴隶主需要核算财产名称和数量的旧管、新收、破用、见在,于是创造入出账法,用以核算财产名称的入出余。周代已经创造了文字、算术、书写载体,设置会计和账簿,表现为政府会计核算,直到清末,做到3000多年一贯制。政府会计设置入、出两类账簿,例如1813年1月1日,某府邸上缴上年欠银,国库收入银1万两,用收入银账簿首先结转旧管银两假为设100万两,接着登记1日,收入银1万两,某府邸上缴上年欠银。又如,1月1日,拨付治河款项0.8万两,用出银账簿登记1813年1月1日,出银0.8万两,拨付治河款。假设1月1日报账:旧管100万两+新收1万两-开除0.8万两=见在100.2万两。再如核算虎皮、大米等等财产,分别设置入出两本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核算财产名称的入出,入出账法的入方=借方,出方=贷方,是单式记账法在中国的表现形式。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例如:用现金支付工资的业务,在复式记账法下,一方面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另一方面在“应付工资”账户中登记应付工资减少。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如巴其阿勒在其著作中提出,商人开始经营时需要做的第一个“会计分录”是:将他所拥有的现金金额同时记入“现金”和“资本”两个账户。之后在商人的经营活动中,每一笔业务也都需要同时反映在两个账户之中。这样记账,使经济业务在不同的账户里相互对应相互平衡,从而可以及时反映会计记录的错漏,给商人们带来好处。
(二)收付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的对比
资金收付记账法是以预算资金活动为记账主体,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记账原理,来反映预算资金的收入、付出和结存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于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相互联系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来踪去迹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与收付记账法相比,借贷记账法具有以下优点:1、借贷记账法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收付记账法只是两大分类,不会表现非货币资金的收付。2、更及时反映会计记录的错漏。3、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但为了灵活地处理账务,也可以设置和运用,既可以是资产又可以是负债的双重性质的账户(共同性账户),如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账户,更好的反映资产、负债的来龙去脉。
增减记账法是后来改为了借贷记账法,我们在此就不论述了。单式借贷记账法后来也发展为复式借贷记账法,我们都知道进化的东西肯定是适应能力强的,也不在此说了。
四、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在运用中的重要性
我国预算会计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新中国首次编制了1950年的国家预算。此部国家预算与以往的国家预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目的不再是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和统治地位,也不是在内外压力下被动产生,而是加强财政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实现公共的利益,这是预算会计制度甚至是财政制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体现了民意的重要性。此时的财政是一种“大财政”的体制,财政无所不包,而记账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国家预算也体现着计划经济的特性:收支由中央统一核定并分配指标,收入大于支出则上解,收入小于支出则补助,中央政府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预算也高度集中。在此期间,我国的预算制度随着我国财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灶吃饭、分级包干等阶段。
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阶段,我国开始实行分税财政体制。公共财政是一种集民主、法治、公益与透明为一体的财政,借贷记账法就能实现这一透明性。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保障了政府财政资金运行的科学和合理。1998年的部门预算改革也是以公共财政为立脚点,以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和效率为目标,建立的一个以将内容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单位项目、囊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能够反应一切部门收支为目标的科学预算体制。
预算会计运用记账方法能1、有利于分析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2、 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记账差错。3、 在账户设置上较为灵活。4、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总之,国家预算会计作为反应财政收支情况、监督财政资金运营的方式,是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预算会计记账方法也要随着财政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预算会计。
参 考 文 献
高瑾瑛,《再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2期;
钟蓓雄,《关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探讨》[J],上海会计,2003(5);
刘光忠,《关于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10;
张雪芬,《预算会计改革思考》[J].会计研究,2001(4);
刘光忠,《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
(美)拉扎克,《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王建忠,《会计发展史》[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