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努力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树立现代成本意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
5、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努力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树立成本效益和成本回避思想
1、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2、现代成本会计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成本会计的全盘否定,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成本会计方法,更不是要求成本会计要高等数学化。只要能够适应我国生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方法,都应视为现代成本会计方法,如我国五十年代的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内容,至今仍不失是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其实,我国在成本会计实践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又何止班组经济核算一例呢。很显然,为了健全、发展和完善我国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必须是一种创新,而创新只能在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完善原有方法中的合理内核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3、各级政府机关(特别是财政部门) 、各级主管机关以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有魄力、有决心、有能力推动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同时还需要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成本会计人员。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这就要求成本会计人员也努力学习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才能在成本会计工作中,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成本会计人员要熟悉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学会决策学会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三)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的方向发展与对策(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