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本文首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及其判断标准进行了讨论;然后通过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危害、原因等分析,从经济学角度透视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成因;最后,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及措施,以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根治。 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都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局限于若干个主要指标,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供给方不能从信息的供给中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甚至不能补偿信息披露的成本。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对于结果状态的过于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从而促使了企业短期行为、会计造假、违规交易等一系列失态运作随之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真假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公司的决策及其结果。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财会法制尚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会计报告的数据不具有可靠性、真实性、有用性,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而且严重的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宏观经济的决策和调控,还能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严重时将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1 导致国家经济决策的失误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它可以是企业直接投资者。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但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紊乱,也导致国家的投资的流失。根据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透露,每年年终各地上报经营业绩数字掺有水分,各个部委都要对上报的材料经过普查、抽查、汇总,修正,取得了正确数字后才能上报给中央领导作为决策依据,制定发展策略统计局虽然每年都要求各个部门如实上报,但是虚假现象仍频繁发生。仅05年就发现了6.2万多起。这些数字都说明虚假数字还是屡禁不止。由于这些虚假^^文档,造成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不准确,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混乱,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预期应有的效果。 2 危害社会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各种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遵守公允、公平的原则。由于会计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部分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加重要。然而观察我们的会计市场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出于融资的目的还是逃税的目的,各种造假手段都有,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威胁着市场经济秩序。
浅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防范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 | 下一篇:《财务会计》读书报告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上市公司 会计 信息 真的 对策 防范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