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052
夷陵之战的侧面描写
[摘 要] 夷陵之战在侧面描写方面相当成功,达到了未至战场、已知胜负的境界。在战争中,孙权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在政治上积极靠拢曹魏,在军事上把自己的指挥部由公安迁到了鄂城(今湖北省鄂州市),改名武昌(不是现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区),并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在长江沿岸布下道道防线。而战争的发动者刘备却有一种“以强凌弱”的心理凭借,他要倚仗武力来自强,兴师动众耀武扬威,用以显示自己力量有余,借为关羽报仇为挑起战争的缘由,加之荆州是刘备的命根子,其势在必得。而夷陵之战的吴军前敌总指挥陆逊极为沉着,陆逊认为夷陵是战略要地,也是东吴王国的西大门,因此战争不能失败,只能成功。而且陆逊在战争之前深入研究了对手刘备,做到了知己知彼、胸有成竹。尤其陆逊能够一忍再忍、后发制人,保证了吴军的一举成功和大获全胜。夷陵之战验证了“欲速不达”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此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不无失策之处。
[关键词] 冷静 失策 沉着 败因
夷陵之战发动的时间,是在公元221年阴历七月。此前,公元220年阴历十月,曹丕称帝,改元黄初。次年四月,刘备称帝,建元章武。所以,战争发动的时间,在历史上称为“黄初二年七月”或者“章武元年七月”。当时,刘备驻军猇亭和夷陵,因此这场战争史称“夷陵-猇亭之战”,简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的侧面描写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