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434
论茅盾《子夜》的结构艺术
[摘要]茅盾在《子夜》中创造出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情节结构,把三十年代广阔的社会背景作为平台,在此基础上,创造典型环境,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虚实兼写,借题牵线,烘托对比,前后照应地安排故事情节,使整个作品纷繁中见主次,波澜起伏而有条不紊,显示了茅盾在组织结构情节方面巨大的艺术功力。
[关键词] 茅盾 悲剧 矛盾冲突 线索 结构艺术
茅盾的《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子夜》成为三十年代诗史性的作品,茅盾也被称之为“三十年代的画家”,可见这部作品在三十年代文学界的影响力,也彰显了茅盾在结构情节方面巨大的艺术功力。《子夜》这部作品内容丰富,结构庞大,先后出现大小人物九十多人,线索纷繁,矛盾复杂,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因此作者在构思整个作品时,是颇费了一些功夫的。因为内容多而杂,又想表达一个清晰的思想,解决社会上正在讨论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作者希望通过吴荪甫这样一个悲剧角色的塑造来说明这样一个社会问题。也就是作者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托洛茨基”派的反动言论。为了准确表达这一主题,作者想把众多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1930年5月到1930年7月这两个月里表现,这就给作品提出两个问题:(1)
论茅盾《子夜》的结构艺术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