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教育子女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虽然,赵家是地道的华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美德不断地被灌输在孩子们的心里,但是西方人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也被全然接纳,母亲要求孩子份内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赖父母或别人。当家里有管家,仆人的时候,孩子们自己的事还得要自己做。朱女士的口头禅是:“管家是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的。年轻人理当管好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受别人的伺候,否则,很难会独立。”每当家中有客人来访,赵家六姐妹都会出来和客人亲切交谈,彬彬有礼,用餐的时候,她们便是一流的服务生,站在客人的身后随时侍候客人的需要。不是赵家为了省钱,请不起工人,其实那时赵家已经发迹,而是父母故意为了锻炼六姐妹,要有服事人的心。这也为将来赵家的姐妹们能够胜任各项工作,有一颗为大众服务的正确心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反观今天社会上,父母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什么事都不需要做,只要读好书。因为读好书,才能鲤鱼跳龙门,才能出人头地。客人来家做客,大人还没有上桌,孩子已经霸占好最有利的位置,最好的东西都是为孩子准备的。相形之下就能看出为什么我们孩子的素质教育出了问题。
正是这种特立独行的中西结合的教育方法,以至于美国总统老布什在接见赵锡成一家时还跟第一夫人芭芭拉说:“应该向赵家学习教育子女的经验。”
③ 良好的沟通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当孩子们还没有成人前,赵家每周还有例行家庭会议。孩子们叙述一周的工作,学习的收获和体会,还会提出下一周的目标,计划,安排,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其间大家可以畅所欲谈,充分沟通思想。孩子们高谈阔论,父母出谋划策,二代人的心灵在交流中得到充分的沟通,充满天伦之乐。当人们惊讶赵家姐妹们的成就时,却忽略了这是由于成年累月的良好沟通带来的美好结果。
赵家的孩子不仅学有成就,六姐妹都分别从哈佛,哥伦比亚,维州等知名大学毕业,而且还严格持守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美德。孩子们对父母顺从,孝敬并不因为地位,身份的改变而放弃。当时身为美国交通部副部长的赵小兰,可以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特意从华盛顿飞到纽约,就是要回家陪父亲过父亲节。相交于前面看到的那个四川女孩,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她怎么可能爱别人,怎么可能胜任为人师表的工作?怎么可能“为人民服务”?
2.错误的沟通方式会抑制孩子的健康发展
孩子的行为偏差,常常是父母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的。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或者是缺乏这种交流能力。我们很羡慕别人教子有方,却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如人,而是家长的管教方法不如人而已,因为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们常采用的是传统的错误沟通方式,一些诸如“黄金棍下出孝子”之类的传统教育孩子的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究竟有哪些方面是错呢?
(1)错误之一——失败的口头沟通
① 直接的语言伤害
首先,常常使用恶毒的语言武器。我们的语言常常作为口头导弹发射出去,攻击孩子的行为,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语言打击和挫伤孩子的内心,正如拳头打肿和撕破他们的皮肉一样。我们常常忽视语言带来的危害,因为我们无法看到内在的伤痕。即便当语言攻击停止后,感情伤害仍在孩子内心继续,直到长大成人。语言的侮辱可以是直接,公开,明显的。比如在公众场合,我们常常看到义愤填膺的家长对着呆呆地站在一旁的孩子咆哮:“你怎么那么笨,简直就像头猪一样!”又或是:“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你永远都一事无成。”这种论断式的言语,极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严重的会导致孩子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将来真的会一事无成。我曾经和一些女孩子交谈,发现大部分成人后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的女孩子,小时候很少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和赞赏。
“我的钱少了,是不是又是你拿的?”也许,孩子曾经犯过偷窃的错误,但是这种痛打落水狗式的语言攻击很伤人的心,会让孩子永远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下,并且被这个咒诅捆绑。
“对不起,今天我迟到了,因为我又被我儿子的老师找去谈话了。我儿子考试得了全班‘第一’,是倒数第一。”妈妈气咻咻地跟别人说,还特地凸现倒数第一。把丑事公开是另一种的语言侮辱,会让孩子觉得在人的面前抬不起头来,严重的会造成孩子的自闭,不合群。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小的时候,不把他(孩子)当人;大了以后,他也做不了人”。
② 间接的语言伤害
相对于直接的语言侮辱,还有不明显的间接的语言侮辱。间接的语言侮辱,更不容易被察觉,但是具有同样的杀伤力。父母在不经意的谈笑中,拿孩子当开笑话的对象,自以为是幽默。有些时候,东方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谦虚,不惜牺牲孩子的形象。如:“我们家的儿子哪能和你们家孩子比?什么都不如你们家小刚,只是这次瞎猫遇到死老鼠,才考得比小刚好几分。”这些话无形中深深的刺伤了孩子的心,贬低了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评头论足和吹毛求疵也是二项极大伤害孩子的行为。如今很多父母都想望子成龙,“复合型”人才是当今很流行的名词。小小的年纪就要“全面发展”,不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而是小学还没有进入,就要进入各样的补习班,学钢琴,学舞蹈,学表演,学各种各样的才艺。父母节衣缩食,却眼都不眨地把钱“砸”在孩子的身上,为了什么?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如果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投资,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或不如别人,不是孩子没面子,而是大人自己没有面子,所以当大人们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谈工作,就是在比较谁家的孩子得了什么奖,谁家的孩子又学了什么新“功夫”••••••。这种无形中的评头论足,较劲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要比较,要暗自较劲,难免会对孩子吹毛求疵,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还不够,还得加油,好像不把孩子逼疯了,家长们都不能死心似的。
(2)错误之二——用暴力解决失败的沟通
其次,因为和孩子的沟通有失落感,导致家长忍无可忍,最终采取发怒,暴力打骂的教育方式。每个家长都会和孩子有沟而不通的经验,问题是家长如何面对这一必需的过程。面对失落不一定要选择发怒,怒气是鼓励孩子的最大敌人。父母的怒气越多,会把越多的怒气倾倒在孩子的身上,最后的结果是塑造了一个会反抗权威和父母的孩子。美国的一所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从小在家经历过父母亲暴力行为的孩子,无论男女,成人以后90%有暴力倾向。可见,“家庭暴力”具有遗传性,危害性极大。
(3)错误之三——父母的错误示范
最后,错误的榜样对孩子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身为父母没有以身作则,不诚实,贪婪,行贿受贿,随便撒谎,暴力,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等等,都给孩子造成错误的示范。无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要成材,都不会成功。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口头说教,更重要的是榜样的力量。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果要孩子勤奋的读书,家长自己首先要勤读书,有良好的学习精神。
(4)错误之四——没有真正的理解孩子的需要
目前在中国因为一胎化的政策,一家七口人,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形成养育上的怪圈。既极度的宠爱,又过分的苛刻。在物质供应上,应有尽有,毫无缺乏,没有的也要想尽办法供应给孩子。造成了孩子不知道“来之不易”的含义,不知道感恩,以为这个世界就该围着他转,蛮横,霸道,自私的孩子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小小年纪承受太大的压力,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竞争的行列,其实有很多出生在家境还不错的孩子,因为负荷不了这么沉重的压力,一遇到挫折就选择从窗户走出去,大学里跳楼的案例比比皆是。
最近在网上,发现如今在中学生中最流行的竟然是“网婚”。“网婚”成为中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释放个人情绪,追求自由生活的一种方式。
其实,仔细看看学生要的是什么?他们要的并不过分,他们要的只是减轻压力,释放情绪,追求快乐生活。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学生需要可以倾诉的对象,需要愿意听他们说话的人,需要能够理解他们的人。那篇文章的最后写道:“当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因而对流行的这种“网婚”现象宜疏不宜堵。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知荣明耻、辨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负荷下解脱出来,学会理智地释放情绪、减轻压力,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态,消除心灵上的寂寞和空虚。”我认为,这篇文章只从外因部分对当今中学生网婚现象加以探讨,其实,如果在家里孩子和父母拥有良好的沟通,我认为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