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695
探讨对我国国有企业中的经理激励约束机制
[摘 要]公司治理概念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司治理既涉及公司治理结构又涉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公司治理实务。公司治理不仅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框架,而且也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绩效提供了组织架构。公司治理机制、结构和实务三层面的设计与建构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激励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理 激励约束机制
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已逐渐资产经营权、控制权转移给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其结果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由于经理人员比政府官员更具有经营企业的信息和技巧,这种权力的转移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经理激励约束机制,一些经理人员不负责任,“代理问题”引起的企业治理失误不但存在,而且有某些情况下恶化了。因此,正确认识代理问题,进而建立有效的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已经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代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代理问题的实质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现代股份公司的出现,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意味着股东和经理角色的分离,他们之间的利益公歧也就不可避免。信息的非对称性是代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股东和经理的关系是典型的存在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关系,即经理在签约之后,其工作的实际努力程度是他的私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