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857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财政政策选择
【摘要】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最严重的经济萧条现象,为应对此次后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通过种种手段来刺激经济,试图尽快走出困境。中国财政政策及时从稳健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是必然选择,其走向分析是扩大内需、加大补贴支出、调整财政税收结构一系列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选择
两年前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向各国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政政策的运用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中国在2008年11月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之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态势在2009年比较顺利地从“前低”转入“后高”,年度GDP 增速为8.7%,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速达10.7%。一般预计, 2010年中国经济将有望实现较高速的增长,并将在优化结构方面有所进展。总结回顾中国实践并探讨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政策的目标与相关重点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我国财政政策的现状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宏观经济在原“两防”方针指导下的“软着陆”过程,加入了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已带有在经济周期由高涨向低迷的阶段转换中“硬着陆”的危险,一些加工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遇到了比较明显的困难。我国2008年1~9月的GDP增长率,迅速回落至9.9%,并显然将继续回落;外贸政策的主要目标,不到半年,就从“压顺差”变成了“稳出口”。为应对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增长下降,以及失业率上升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已在“抗寒增温”方向上频频出手。本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反映的是针对外贸对中国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下降,以及从经济全局变化的新趋势着眼,以扩大内需为主导意图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反周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