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11539
关于对质量宏观管理的思考
[摘 要] 质量宏观管理关乎经济振兴,它关乎国运民生,它是方向,没有它,质量监管失去目标;它是基础,没有它,质量发展缺乏依据。质量宏观管理,区别于质量微观管理,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的总体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和监管,促进质量发展,塑造整体质量形象。
质量宏观管理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促进区域内总体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总体质量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安全的基础,更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
全球化条件下的质量宏观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特别是传统贸易格局的变化,各国政府日益重视质量标准的作用,有些甚至将其作为非贸易壁垒的基本手段。同时伴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方式的变革,各国政府也将标准的竞争提升到国家产业战略的高度,借助对标准的垄断获得国家的竞争能力。
任何一个国家,企业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细胞,没有企业,国家和社会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就造成失业,这次金融危机,就是因为企业倒闭和订单流失才出现失业问题。质量宏观管理,就是要引导企业走向优良和卓越。
[关键词]:大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 宏观质量管理
一、绪论
质量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质量工作则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和谐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质量工作,发布了《质量振兴纲要》等指引我国质量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强化监督执法、激励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提升了我国质量总体水平。
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人们对质量的多样性需求导致了质量工作特别是政府质量工作日趋复杂,传统的政府质量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历史阶段对于质量工作的要求,类似于三聚氰胺公共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就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与此相对应的是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政府摒弃大包大揽式的质量工作方法,从置身于企业微观质量管理向强化政府综合质量管理职能转变,真正将建设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落到实处。为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都明确提出要加强质量宏观管理能力、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