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27
浅析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业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在2010年的广州汽车博览会上,热销的究竟是哪些车呢?劳斯莱斯、宾利、奔驰、宝马、本田、帕萨特、宝来、POLO……这些不同档次的汽车被相应的消费层争相购买。但这些车中,又有哪几款是真正中国制造、国产名牌呢?西方发达国家抢滩中国市场,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民众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件好事,但带给我们民族汽车工业的是什么却令人深思。
其实,能买得起车的中国人还有许多,但入世前后,汽车交易市场的冷落却说明有不少老百姓还在观望。尽管汽车关税并不能一下子降得下来,但老百姓持币待购的心理已说明了一切……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况和入世对这一行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一、中国汽车业的现况
1、企业结构分散,规模很小,数量众多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走过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发展之路后,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正以126家总装厂,5000家改装厂的大阵容名列各国汽车厂家数量之首。全世界200多家汽车厂,中国就占了一半!而美国只有3家,德国2家,意大利1家,最多的日本也只有10家。与这一庞大数量不相称的是,其国家资源原值不及美国通用公司的1/20,汽车年总产量也只有大约180万辆,不及国外一些厂家一个车型的年产量——1998年世界第十大轿车公司雷诺公司的轿车产量已达200万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今年1~9月,我国汽车产量185.38万辆,比去年增长12.9%。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长率将达到14%~15%的较高水平,总产量达到235万辆左右。
2.产销量居国内前列的国产轿车品牌均为合资项目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以合资的形式与国外的汽车厂家合作办厂。至今为止,有中央和地方扶持、投资的轿车项目及其配套零部件项目约有如下几家:一汽奥迪(德国大众),二汽神龙富康(法国雪铁龙),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桑塔纳、帕萨特、宝来、POLO(德国大众)、别克(通用),天津夏利(日本日产),北京切诺基(美国克莱斯勒),广州本田(日本本田),重庆长安(日本铃木),贵州航空(日本富士重工)等。到2000年,这些大轿车厂形成了上百万辆的生产能力,但这些合资的轿车品牌是真正的“国产车”吗?充其量只能说是国外轿车企业在中国的组装车间的产品!
3.汽车工业在地理位置上分散
我国现有几家汽车大型企业散布在全国各地,彼此相距很远。一方面,从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看,有些企业的地理位置不是最有利的。选择地理位置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劳动力资源、历史传统、交通运输等各种因素,包括在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产品能够迅速便捷地输送到国内外主要市场。如果地理位置选择不当就会造成企业先天不足,其影响是长远的。另一方面,大企业分散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先进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利于汽车企业采用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现代汽车生产要求尽可能减少仓库,减少库存以及零部件运输的时间和费用,这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条件,但在目前状况下,中国汽车工业很难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