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使用支付宝或网银在线购买,付款成功,三分钟内发到您填的邮箱里--付款金额50元。钻石会员可免费获取。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60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 逃逸行为 特征 构成要件
论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行为的特征及构成要件
[摘 要]近年来,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鉴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法和司法解释都将交通肇事逃逸认定为量刑情节予以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行为人交通肇事后行为表现的重要内容,是交通肇事罪的罪后行为。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罪后行为,围绕刑法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案例,就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行为的特征及构成要件,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汽车等机动交通工具使用日益普遍,同时引发交通事故几年来不断增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交通事故发生数和人员死伤人数,近十年来几乎稳居世界第一。据我国公安部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的权威统计(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十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473.54万起,死亡95.28万人,伤236.97万人(缺01、03、04、11年统计数),经济损失172亿元(缺04、11年统计数)。平均每年发生交通事故接近50万起,死亡9.5万人,伤35万人,造成财产损失19亿元。2012年五一小长假,全国发生808起交通事故,死亡278人;十一长假,全国发生交通事故6.8万起,死亡764人。在这些惨痛的数字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为黑暗名词——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作为一种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危害性极强的行为,既为伦理道德所排斥,又为法律法规所禁止。
论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行为的特征及构成要件2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