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112
从城镇户口的价值看公民的自由迁徙变化
【摘要】自由迁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这点在国际社会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实现自由迁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民主政治的需要,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才是公民的迁徙自由被限制的根源,因而要通过改革我国户籍制度来达到公民迁徙自由的实现。在本文中从城镇户籍价值的显化过程,城镇户籍价值的淡化过程,看公民的自由迁徙变化。城镇户籍的显化与淡化同样是政府行为。时至今日,城镇户口的价值还是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紧密相关,公民的自由迁徙还是会受到各种利益的限制。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公开的政府文件作分析。
[关键词]:城镇户口价值 自由迁徙 户籍改革 社会矛盾
我国的户籍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环境下,客观上也曾对促进重工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户籍二元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之一,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历史见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种种社会问题也因之而起,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的利益紧密相关,也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紧密相关。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公开的政府文件作分析。
一、城镇户籍实际价值的形成
195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的命令》,开始了长达 30多年的城镇居民粮食定量计划供应的历程。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规定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必须有城市的招工或招生证明,或者有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允许迁入证明。这个文件标志着中国城乡分割的人口管理体制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