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99497 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的法律分析 摘 要 对于计算机而言,软件主要是指相关的程序和文档。又因计算机软件与文字作品的表达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对于文字版权的固定,可以部分应用在的计算机软件上。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互联网软件领域飞速发展。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互联网软件的格局。从腾讯和360大战,完全“自主”研发内核的红芯浏览器、币应抄袭微信等等案例。 本^文档从以上案例对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出其中体现出的法律问题。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考察,发现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的主要对象是软件的用户界面和功能,随后对这两类对象讨论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可以提供的保护和理论、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以及此类问题在竞争法中可能的解决途径。 软件的设计方在使用了一定的技术方法使得软件的UI以特有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对于这两个部分,应该分别采用专利法和著作权的方式予以保护。使用著作权法对UI提供保护时,在其是否具有“可设版权性”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且著作权保护范围的确定和侵权行为的认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软件的功能包括了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意两个方面,对于技术创新方面有些许的争议,并且商业创意在专利保护的问题有较大争议。 [关键词]:用户界面、功能、著作权法、专利法、可设版权性 目 录 引 言1 一、互联网软件“抄袭”的案例分析2 1.相关案例的简介2 1.1腾讯与360诉讼案2 1.3微信诉讼币应案4 2.相关案例和事件的分析和总结5 2.1案例和事件发生均起源于不同方面的“抄袭”行为5 2.2案例均涉及抄袭引发的不正当竞争和利益损失6 二、“抄袭”——一词的语义,及其定义在互联网软件范围的延伸范围分析7 1.“抄袭”一词定义和语义的探讨7 1.1“抄袭”一词的定义和语义。7 1.2“抄袭”对于知识产权的影响8 2.在互联网软件领域的“抄袭”行为9 2.1软件的特点和对其保护的发展9 2.2“抄袭”的对象11 三、对于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的分析12 1.软件内容和功能的“抄袭”12 1.1技术创新型功能与发明专利12 1.2商业创意型功能与商业方法专利、12 2.软件UI的“抄袭”13 2.1软件的UI13 2.2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14 2.3专利法的保护15 3.软件“抄袭”的行为与竞争法17 3.1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抄袭”行为的约束17 3.2过度滥用权限对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19 四、结语20 文献
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的法律分析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幼儿教育 PLC 单片机 教育 幼儿园 中小企业 教师 内部控制 工程造价 电子商务 PLC 变频调速 供水 系统 应用 控制 交流 变频 电梯 设计 火灾 自动 报警系统 单片机 烟雾 检测 篮球 比赛 计时器 自动售货机 控制系统 电热水器 温度 异步电动机 MATLAB 10kV 配电 线路 控制器 智能交通 机床 机械手 变电站 变压器 自动化 售货机 花样喷泉 立体车库 洗衣机 西门子PLC 组态控制 抢答器 数控车床 自行车 里程 车速 超声波 液位 传感器 密码锁 机构 数控激光 切割机设计 后托架 加工工艺 夹具设计 CA6140 传动轴 注塑 模具设计 液压 风险管理 银行 竞争力 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状况 调查报告 融资 管理 中间业务 实习报告 金融 监管 制度 农村 养老保险 合作医疗 外贸 理财 规划 网上银行 发展现状 个人理财 人民币 升值
| |
上一篇: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完善 | 下一篇:我国酒后危险驾驶的现状及法律完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互联网 软件 抄袭 行为 法律 分析 | 2023-09-04 14:07:3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