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99497 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的法律分析 摘 要 对于计算机而言,软件主要是指相关的程序和文档。又因计算机软件与文字作品的表达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对于文字版权的固定,可以部分应用在的计算机软件上。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互联网软件领域飞速发展。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互联网软件的格局。从腾讯和360大战,完全“自主”研发内核的红芯浏览器、币应抄袭微信等等案例。 本^文档从以上案例对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出其中体现出的法律问题。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考察,发现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的主要对象是软件的用户界面和功能,随后对这两类对象讨论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可以提供的保护和理论、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以及此类问题在竞争法中可能的解决途径。 软件的设计方在使用了一定的技术方法使得软件的UI以特有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对于这两个部分,应该分别采用专利法和著作权的方式予以保护。使用著作权法对UI提供保护时,在其是否具有“可设版权性”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且著作权保护范围的确定和侵权行为的认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软件的功能包括了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意两个方面,对于技术创新方面有些许的争议,并且商业创意在专利保护的问题有较大争议。 [关键词]:用户界面、功能、著作权法、专利法、可设版权性 目 录 引 言1 一、互联网软件“抄袭”的案例分析2 1.相关案例的简介2 1.1腾讯与360诉讼案2 1.3微信诉讼币应案4 2.相关案例和事件的分析和总结5 2.1案例和事件发生均起源于不同方面的“抄袭”行为5 2.2案例均涉及抄袭引发的不正当竞争和利益损失6 二、“抄袭”——一词的语义,及其定义在互联网软件范围的延伸范围分析7 1.“抄袭”一词定义和语义的探讨7 1.1“抄袭”一词的定义和语义。7 1.2“抄袭”对于知识产权的影响8 2.在互联网软件领域的“抄袭”行为9 2.1软件的特点和对其保护的发展9 2.2“抄袭”的对象11 三、对于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的分析12 1.软件内容和功能的“抄袭”12 1.1技术创新型功能与发明专利12 1.2商业创意型功能与商业方法专利、12 2.软件UI的“抄袭”13 2.1软件的UI13 2.2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14 2.3专利法的保护15 3.软件“抄袭”的行为与竞争法17 3.1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抄袭”行为的约束17 3.2过度滥用权限对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19 四、结语20 文献
互联网软件“抄袭”行为的法律分析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完善 | 下一篇:我国酒后危险驾驶的现状及法律完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互联网 软件 抄袭 行为 法律 分析 | 2023-09-04 14:07:3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