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160376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探讨 1导论1 1.1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 1.1.1选题背景1 1.1.2目的及意义1 1.2文献综述1 1.2.1 国外研究现状2 1.2.2国内研究现状2 2重要性的概述3 2.1重要性的概念及其需要考虑的问题3 2.1.1重要性的含义3 2.1.2把握重要性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3 2.2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的因素4 2.2.1.判定的基准4 2.2.2量对性质的影响4 2.2.3重要性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4 2.2.4会计科目本身的性质决定4 2.3重要性与风险的关系5 2.3.1审计风险的含义5 2.3.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5 3重要性水平在各个阶段的运用5 3.1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的运用5 3.1.1对计划阶段合理的假定5 3.1.2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6 3.1.3账户余额重要性水平适具体情况而定6 3.1.4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6 3.2重要性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6 3.2.1在审计实施阶段“实际执行的重要性”6 3.2.2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7 3.2.3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7 3.3重要性水平在评价审计结果阶段的运用7 3.3.1评价结果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与前阶段的重要性水平比较7 3.3.2尚未更正的汇总错报与评价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比较。8 4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8 4.1.1确定判断基础8 4.1.2确定计算方法8 4.2案例分析10 4.2.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对策11 4.2.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对策12 4.2.3在审计结果阶段的运用12 5结论14 参考文献15 内 容 摘 要 重要性水平确定方法是审计风险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应用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提高审计效率和规避审计风险,审计理论和实务都应当注意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和研究。然而当前我国对审计重要性及其判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其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以至于目前很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很少主动的运用审计的重要性来判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先把握重要性的概念,分析报表整体重要性和各列表重要性,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然后讨论重要性水平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后思考重要性水平在各个阶段的运用和计算。然后得出结论,我国的审计市场现状还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使我国审计市场相对偏高的重要性水平回归理性。 关键词 重要性水平 审计现状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探讨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 下一篇: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信用风险的调研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审计 重要性 水平 探讨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