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158545 债务重组有关问题研究 目 录 1导论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1.1.1 研究的背景1 1.1.2 研究的意义1 1.2文献综述2 1.2.1国外研究综述2 1.2.2国内研究综述2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5 1.3研究思路和方法5 1.3.1研究思路5 1.3.2研究方法6 1.4研究内容和框架6 1.4.1研究内容6 1.4.2研究框架6 2 国内外债务重组准则制定的历程8 2.1国外债务重组准则制定的历程8 2.2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制定的历程8 2.2.1 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制定的背景8 2.2.2 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的动因8 2.2.3 2006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及意义9 3我国历次债务重组准则变化的比较10 3.1 2001债务重组准则与1998准则的比较10 3.2 2006年新债务重组准则与2001年准则的比较10 3.2.1债务重组定义比较10 3.2.2债务重组方式比较11 3.2.3 公允价值的比较11 3.2.4债务重组损益比较11 3.2.5债务重组信息披露比较11 4 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12 4.1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发展历程12 4.1.1在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出台之前12 4.1.2 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出台至修订之前(1998—2001)12 4.1.3 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修订之后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13 4.2新准则对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影响13 4.2.1债务重组的方式13 4.2.2 2006新准则颁布前后各年债务重组方式分析14 4.3对上市公司重组损益会计处理的影响15 4.3.1新准则关于债务重组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15 4.3.2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处理的影响16 4.4.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18 4.4.1研究对象18 4.4.2靖远煤电案例分析19 4.5对ST 公司的影响24 4.5.1新准则实施后对ST公司报告经营状况的影响24 4.5.2对扭亏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26 5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29 5.1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缺陷29 5.1.1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引入有高估资产的可能29 5.1.2重组债务收益计入当期收益加大了利润操纵的可能性29 5.1.3财务困难的界定不明确29 5.2新债务重组准则下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应对措施30 6结论31 参考文献32 1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又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由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构成。准则修改的最大特点是债务重组中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记入当期收益,而是列为资本公积,这是本次修订最根本的改变。准则的不断调整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上市环境。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债务负担与利税负担,冗员负担构成了压在上市公司身上的“三座大山”,回首过去的三次调整。每一次准则的调整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财政部曾于1998年6月12号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于99年1月1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该准则自实施以来规范了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对会计工作起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给财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好处。但是,环境是不断变化的,98年的准则已经出现了问题,因为该准则较多的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这就意味着准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可当时的市场还在健全之中,根本不可能真正的体现出“公允”,那么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值得思考。渝太白的案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准则的一再变化对上市公司到底产生那些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因为准则的变化而致。
债务重组有关问题研究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内蒙古.. | 下一篇: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债务重组 有关 问题 研究 | 【返回顶部】 |